一、核能领导力的起源与概念
核能领导力这一概念于2005年由杨长征老师提出。其起源与核武器的强大能量有着一定的关联。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的原子弹,让全世界看到了核反应中每个原子释放能量后互相激发产生的超乎想象的能量。杨长征老师由此得到启发,他和许多专家历经三年多的时间,在中国传统智慧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上最先进的培训体系,开发出《核能领导力》系统课程。
从概念上讲,核能领导力旨在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像核反应中的原子一样充分释放能量。在现实中,很多团队存在问题,例如领导费心,下属习惯等待,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指责抱怨。而核能领导力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团队激发出强大的能量。
二、核能领导力的核心模块
- 发现核能(第一模块)
- 这一模块是让领导者从自我探索与发现开始,从而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许多人活了一辈子都没有真正搞清楚自己内心深处想要的是什么,这成为大多数人不能让生命怒放的根源。例如在培训中,可能会通过一些故事或者互动环节,让领导者思考自己的需求。就像在培训中提到的选择确定结果的故事,三个犯人在同样的10年监禁条件下,因为不同的选择而有了不同的结果。这其实也暗示着领导者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在领导过程中有更好的方向。
- 在这个模块中,还注重让领导者从不同的角色定位去思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有观众、裁判和参与者三种角色。如果只是作为观众看戏或者作为裁判评判他人,是无法真正深入到学习中的,只有作为参与者,积极参与每一个环节,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核能。
- 积聚核能(第二模块)
- 发现是必要的,但仅有发现远远不够,还需要积聚能量。领导力被看作是心与心互动的能力。在团队中,每个成员如果都能积极释放能量,并且互相激发,那么团队的能量就会不断积聚。例如在培训过程中,通过一些互动环节,让成员之间建立深入且优质的关系,学会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这就像是核反应中的原子不断相互作用,使得能量不断增加。
三、核能领导力培训的实际效果与案例
- 个人层面的改变
- 以马爱军(党办主任)为例,他刚开始对培训效果非常怀疑,一直在观望。但是在培训过程中,从老师第一天讲的韩非子的话,到领导者的类型、感恩、回应等内容,尤其是回应环节对他触动最深。他意识到自己平时工作中只低头干活,没有关注同事和部门的人,工作模式只是简单的布置和检查。通过培训,他表示要改变自己,并且将收获运用到工作当中。这说明核能领导力培训可以让个人在自我认知和工作态度上有很大的转变。
- 团队层面的提升
- 在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核能领导力》的思想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些团队中,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大家不再互相推诿责任,而是积极主动地承担工作。团队成员学会了感恩、充满激情、注重承诺、愿意主动负责任、学会欣赏、乐于付出等,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提升。
四、核能领导力话术的特点与应用技巧
- 话术特点
- 故事性强:在核能领导力培训中,经常会用到故事,如三个犯人坐监狱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容易让人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通过故事来阐述领导力相关的概念,比单纯的说教更能吸引学员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让学员记住。
- 互动性话术:像“早上好!要回应‘好’,利于学习心情调动”以及各种掌声的互动要求等话术,能够迅速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让学员参与到培训中来。还有像“相相互识,握手,拥抱,以到达相识之目的”“遗忘性别;遗忘年龄;遗忘职务;以全身心融入学习”等话术,都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打破学员之间的隔阂,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 引导性话术:例如“你想要什么?你内心深处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这种话术引导学员进行自我探索和思考,有助于他们在领导力方面的自我发现。还有像“定位自己的角色:观众:看的,看戏。裁判:对与不对,对教师或他人进展评判。参与者:参与每一个环节”这样的话术,引导学员正确定位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角色。
- 应用技巧
- 根据场景灵活运用:在团队建设的场景中,可以多运用互动性话术,让团队成员迅速熟悉起来,建立良好的关系。比如新团队组建时,使用握手、拥抱等话术,能快速拉近成员之间的距离。在培训领导力知识的场景中,故事性话术和引导性话术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例如在讲解目标设定的重要性时,讲述三个犯人不同选择不同结果的故事。
- 结合学员特点调整:如果学员是比较年轻、充满活力的群体,可以使用更加活泼、富有激情的话术。而如果学员是较为年长、经验丰富的群体,则可以在话术中融入更多的深度思考内容,像一些关于人生价值和领导责任的引导性话术。
总之,核能领导力话术有着独特的内涵和应用价值,无论是在个人领导力的提升还是团队的发展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