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企个人领导力的内涵与重要性
在国企中,个人领导力有着特殊的内涵。领导力是指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影响和激励他人,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对于国企而言,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企在国家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战略支柱的地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企面临着创新升级转型、深化改革创新等众多机遇与挑战。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战略执行的关键力量,承担着承上启下、协调各方的重要职责。然而,当前国企中层管理者在领导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战略眼光、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这些不足会严重影响企业的长期创新发展,所以提升个人领导力对于推动国企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组织绩效、激发员工潜力以及增强团队凝聚力等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二、发挥模范作用,树立服务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提升国企个人领导力的首要前提。领导在工作中的态度和行为是员工的榜样,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会对广大员工产生无形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例如,各级领导如果能够按照一定的行为准则,做到一身正气,全身心投入事业,那么员工就会效仿,形成良性循环。
在国企中,很多具有服务行业性质,所以要树立“四为”服务思想,即“机关为基层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副业为主业服务,一切为客户服务”。领导要求职工群众做到的,自己要带头做到;要求职工群众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这样才能在企业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强领导的影响力,逐步提升个人领导力。
三、主动加强学习,努力熟悉业务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日益增加,科技信息项目不断应用,这对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学习就难以胜任领导职责。
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熟悉业务,用丰富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例如在商业社会中,许多欧美企业的成功领导者都是善于学习的典范。美国西南联合航空的创始人凭借高超的领导力,以独特的经营策略成为全球航空业的标杆企业;郭士纳在IBM陷入困境时临危受命,依靠强大的领导力进行改革,造就了今天的IBM。这些都表明,主动学习、熟悉业务是提升领导力的基本要求。在国企中,管理者要养成科学的、求实的、辩证的思维方法,对新理念、新观点、新知识和新方法保持敏感和渴求,做一名学习型的管理者,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四、加强党性修养,发挥表率作用
在国企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发挥表率作用,做到“七个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党的宗旨,改进工作作风,调动员工积极性;坚持遵守政治纪律,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坚持“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发扬民主,维护班子团结;坚持遵纪守法,遵守国家法规和企业制度,维护企业和员工利益;坚持为人谦虚,真诚待人,打造和谐团队;坚持廉洁自律,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在信息时代,管理者还要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远见卓识。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管理者能够在企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自己的领导力,带领企业更好地发展。
五、注重品德培养,提升非职权影响力
对于国企高管人员来说,领导力不仅仅源于职位和权力,更多是由领导者的品德和个人魅力所决定。“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品德高尚、清正廉洁、讲求操守是增强人格魅力、实现有效领导的前提。
国企高管人员肩负着国家经济安全、资源优化配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稳定等重要使命。他们需要通过学习提高修养、开阔胸襟、砥砺品行、完善人格,提高自身的品德和魅力,从而提高对员工的非职权带来的影响力,使员工能够自觉团结在自己周围,为实现企业组织目标共同努力。这也是提升个人领导力的重要方面,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履行国企的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国企中的个人要提升领导力,需要从发挥模范作用、加强学习、党性修养和品德培养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适合国企发展需求的领导力提升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