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于追求领导力的表现
在当今社会,领导力被过度神化。从众多现象中可以看出这种过度追求的表现。一方面,在商业领域,人们往往将公司的成功过度归功于领导者。例如,当一家公司蓬勃发展时,其首席执行官往往会被视为唯一的功臣而名利双收。但实际上,商业成功的原因极其复杂,可能是因为竞争对手的无能、市场的良好趋势,或者是团队中其他成员如出色的营销团队、杰出的工程师等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不仅仅是领导者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大众认知中,领导力被认为是少数特殊人物才具备的能力。每年有大量的领导力书籍售出,但领导实践似乎并未得到改善,这表明人们虽然热衷于追求领导力的理论知识,却没有真正将其转化为有效的实践。很多人认为领导者是那些具有神奇品质、能做出卓越决定从而取得持久成功的特殊人物,这使得领导力被抬高到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二、过于追求领导力的弊端
- 忽视日常影响力
过于追求领导力会让人们忽视自己日常的影响力。就像Drew Dudley在TED演讲中分享的用一支棒棒糖影响他人的意外经历所表明的那样,改变他人的生活常常就在不经意间。我们不需要成为那种被传统定义的领导者才能对他人产生积极影响。如果过度追求领导力,就会只关注那些被认为是领导者才有的宏大的改变世界的行为,而忽略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小事,如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善意的举动等对周围人的积极影响。
- 产生错误归因
在对领导力过度痴迷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常见的归因错误。人们会过度分析领导者的特征和决策,并推断出正是这些特征和决策最终带来了胜利。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无法进行对照实验,我们永远不知道是特定的领导力还是其他因素起了作用。例如,在一些成功的项目或社会运动中,可能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众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等多种因素促成了成功,而不仅仅是领导者的个人特质。这种错误归因可能导致人们盲目模仿所谓的领导者特质,而忽略了实际情况的复杂性。
- 导致自我否定
过度追求领导力还可能导致很多人产生自我否定。因为将领导力定义得过高,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具备成为领导者的资格。当被问到是否觉得自己可以被称为领导时,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大一部分观众不愿举手。人们认为只有在未来的某一天才配得上领导这个头衔,现在就自称领导则被视为一种傲慢和自满。这种观念使得人们不敢发挥自己的领导潜力,也不敢在团队或社会中积极承担责任。
三、正确看待领导力
- 领导力的本质
领导力在管理学中有明确的定义,艾伦·基思提到,领导就是要创造一种途径,使人们全力献身,成就非凡。从本质上来说,领导是运用影响力激励员工以便促进组织目标达成的行为。这意味着领导力不是高高在上的特权,而是一种在团队或组织中积极发挥影响力、促进目标达成的能力。在企业面临危机时,一个具备领导力的人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引导团队成员朝着克服危机的方向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处于高层职位的人才有领导力,团队中的任何成员都可能在特定的情境下发挥领导作用。
- 领导力的多元性
领导力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模式。例如西蒙·西内克提出的Golden Circle黄金圈法则,世界上伟大的领导者和组织在思考、行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遵循着“为什么?如何做?做什么?”的模式。但这只是众多领导力模式中的一种。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团队需要不同类型的领导力。在一些创新型的团队中,可能需要富有创造力和冒险精神的领导方式;而在一些稳定发展的组织中,可能需要注重细节和规划的领导方式。同时,领导力也不仅仅局限于商业或政治领域,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如社区组织、志愿者团队等,都需要不同形式的领导力。
- 发挥个人领导力
每个人都有发挥领导力的潜力。虽然有研究表明,在以4000家公司为样本的研究后,超半数的公司未能培养出足够杰出的领导者,但这并不意味着领导力是遥不可及的。我们不需要等待被赋予领导的头衔才去发挥领导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用积极的态度影响身边的人,在团队中主动承担责任,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就像在工作场所中,一个普通的员工也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帮助同事解决问题,从而发挥自己的领导影响力。
过于追求领导力会带来诸多弊端,我们应该正确看待领导力,认识到领导力的本质、多元性,并积极发挥个人的领导力潜力,在不同的领域和情境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