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志强的生平简介
黄志强于1922年1月1日出生在广东新会县崖门镇。他的家庭背景对他有着深远的影响,祖父早年在南洋当华工的经历让家族深知文化和知识的重要性,父亲成为家族中第一位读书人。童年时期,黄志强在祖父的呵护下成长,中学时代他在学习和阅读方面展现出独特的爱好,学习成绩优异且喜爱阅读小说,尤其是武侠小说与伟人传记。
1944年,黄志强毕业于前中正医学院,1949年11月入伍。他在职业生涯中担任了众多重要职务,如1963年5月任第七军医大学一院外科副主任,1984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二部副主任等。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再次当选。他还在多个学术组织任职,如中华外科学会常委等。
二、黄志强在肝胆外科的开创性工作
在肝胆外科领域,黄志强有着不可磨灭的开创性贡献。在20世纪50年代,他发现西方学者编写的教材对中国胆道疾病的关注严重不足。当时中国的肝胆管结石病发病率高、病情复杂且并发症多,而西方教材中对此描述甚少,这导致很多中国患者被误诊、漏诊。黄志强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问题,他开始系统论述中国常见疑难病症肝胆管结石病,这一工作极大地拓展了肝胆科学领域。
他倡导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肝胆外科专业,这一举措为中国肝胆外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国际上第一个为病人成功实施肝动脉结扎术,这一手术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肝胆外科手术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三、黄志强的著作及其影响力
黄志强编著的《外科手术学》《胆道外科》等16部专著被公认为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这些著作不仅总结了他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也为后来的肝胆外科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这些书籍涵盖了外科手术的基本原理、技术以及胆道外科的专业知识等多方面内容,无论是对于初入医途的年轻医生,还是经验丰富的外科专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这些著作,黄志强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得以广泛传播,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肝胆外科领域的知识普及和技术发展。
四、黄志强的品德与精神
黄志强体现出了“大医精诚”的品质。他既精于医术,又诚于品德。他一生致力于肝胆外科事业,从医70多年,救治了无数肝胆胰重症患者。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做出将遗体用作医学解剖的决定,这种奉献精神令人敬仰。
他的老朋友吴孟超所说的“我专攻肝脏,他专搞胆道,我们‘肝胆相照’”,也体现出他在同行之间的真诚合作态度。他在工作中默默耕耘,回首自己披肝沥胆、历尽艰辛的人生之路时,却表现得平静寡言,他的这种低调务实的态度也是他品德高尚的一种体现。
五、黄志强在其他方面的贡献与影响
除了在医学专业领域的贡献,黄志强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例如在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上,作为自治区副主席的他出席并致辞,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投身科普惠民,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他还在南开大学与解放军总医院的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聘为南开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和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黄志强院士在肝胆外科领域的开创性工作、高尚的品德以及在其他方面的积极贡献,都使他成为值得人们敬仰和缅怀的卓越人物。他的贡献不仅推动了中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发展,也在国际医学舞台上为中国赢得了荣誉,他的精神也将激励着更多的人在自己的领域不断探索和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