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领导力思想的理论源泉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领导力思想源泉。以《淮南子》为例,它认为管理主体精与神的提升过程,就是其内在领导力的逐步形成过程。成功的管理者要觉察出所受于天的恬淡清静的人性,进行“精通于天”的感应沟通,这能提升自身内在的意识能力。并且管理者要排除外界干扰,专注管理对象和目标,还需不断进行如庄子的“心斋”、“坐忘”的工夫来提升内在领导力。管理主体的领导力是外在领导力与内在领导力的辩证统一,内在领导力是外在领导力的前提和基础,外在领导力是内在领导力发挥作用的必要保证。
儒家的领导力哲学也极具代表性。其核心是内圣外王、立德立功立言,是以品格为核心的领导力哲学。儒家强调“修己安人”“内圣外王”“有体有用”,领导者必须具备“圣”“王”的双层资格,有“圣”人修己之体,才能为“王”者治人之用。领导力形成的过程是自我修养、境界提升的过程,从自我反省和人格养成入手,孔子将领导力的展开分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三个阶段,“修己”才能“安人”“安百姓”,这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二、古代领导者的用人智慧
古代有许多领导者用人方面的范例。刘邦出身低微却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他善于用人,将张良、萧何、韩信等各具才能的人招致麾下。张良足智多谋,在鸿门宴等关键时刻出谋划策;萧何善于治理后方,保障粮草供应;韩信军事才能出众,刘邦给予他充分信任统领大军作战。刘邦明白自身优势和不足,依靠团队力量在楚汉相争中胜出建立汉朝。
刘备以仁德著称,初期势力虽小但始终坚持理想,人格魅力强。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并给予充分信任,诸葛亮为其制定战略规划,刘备积极采纳。同时,他对待下属宽厚,关羽、张飞等将领忠心耿耿,这种领导力使他能在乱世中建立蜀汉政权。
三、古代领导者树立威信的手段
古代领导者树立威信有不同的方式。彭越的例子就很典型,他原本推辞做首领,但被众人再三请求后应允。他与大家约定日出前集合,迟到者斩首,结果有多人迟到,最迟的中午才到。彭越虽被众人求情,但仍斩了最后到的人,设坛宣誓起义,这一举措让所有人震惊不已,他也因此树立了威信,带领队伍攻城掠地,吸纳众多散兵游勇成为独立武装。
李广素有“飞将军”之称,匈奴闻风丧胆,麾下战士敬服。一次匈奴进犯,李广带一百骑兵追赶匈奴射手后遭遇几千匈奴骑兵。他没有逃跑,而是下令前进并在离匈奴阵地仅两里地的地方停下,让兵士下马卸鞍休息。面对兵士的担忧,他表示这样做是让敌人相信他们是诱骗的,不敢贸然行动。匈奴将领果然害怕,不敢上前。这显示了李广作为领导者在危险面前镇定自若,用独特的方式应对危机,从而在士兵中树立起威信。
四、古代领导力记载对现代的启示
古代这些关于领导力的记载对现代有着诸多启示。古代的领导力思想强调领导者自身的修养,如儒家的自我反省、人格养成等理念,现代领导者也应注重自身品德、格局、胸怀等方面的提升。在用人方面,古代领导者能做到人尽其才,现代领导者也应善于发现员工的才能并合理任用,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在树立威信上,古代领导者的果断、智慧等特质也值得现代领导者借鉴,领导者要在团队中建立起信任和权威,才能更好地带领团队达成目标。古代的领导力记载是一座宝库,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不断提升现代领导力的发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