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模型的概念
领导力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和评估领导者能力的框架。它基于胜任力的概念,将领导者的能力特征结构进行综合分析。胜任力是指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确保在岗员工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的个人能力特征结构,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的综合。从定义上看,胜任力与绩效密切相关,其表现与工作情境相关,是个体所有特性的组合且可测评、可分级。
二、构建领导力模型的意义
(一)在企业中的意义
-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对于企业来说,构建领导力模型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例如华电国际构建领导力模型,形成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标杆体系,完善领导干部考察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深入推进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体系的建设,从而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 满足不同岗位需求
不同岗位对领导力有不同要求。如华电国际构建了核心能力(根底领导力)模型、通用领导力模型和正职领导力模型。核心能力模型源于公司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是对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根本要求;通用领导力模型针对不同岗位领导者的通用要求,因职责差异对各项领导力有所侧重;正职领导力模型体现正职领导者与其他领导者的差异性要求。
(二)在大学生培养中的意义
- 素质教育的补充拓展
在大学生培养方面,领导力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补充和拓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内容广泛,注重服务、实效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它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我国重视培养大学生的领导素质,将其视为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新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 培养特殊人才
将领导力引入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有助于培养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的领导型综合素质人才。通过构建大学生领导力素质模型,探索如何系统地培养大学生领导力。
三、领导力模型的构建方法
(一)基于行为的方法
- 任务与人际关系行为维度
基于行为的领导力素质模型主要关注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行为表现。许多学者将领导行为分为任务行为和人际关系行为两个维度。任务行为包括目标设定、任务分配、监督等与组织目标相关的行为,而人际关系行为则包括关心员工、鼓励员工、支持员工等与员工之间关系相关的行为。
- 转变型领导行为
另外一些学者则关注领导者的转变型领导行为,即关注领导者如何激发和发展员工的潜力,通过激励员工的内在动机提升组织绩效。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直接观察和衡量领导者的行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二)基于特质的方法
基于特质的领导力素质模型主要关注领导者的人格特质和个人能力,认为领导者具备特定的人格特质和能力才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测量领导者的人格特质和能力来预测其领导力素质。
四、领导力模型构建的步骤
- 分析岗位需求
针对不同岗位,如中层管理者的岗位,分析其所需具备的技能、知识和经验。这是确定领导力素质模型中关键要素的基础。
- 制定领导力素质模型
根据岗位需求分析结果和企业战略,制定领导力素质模型。模型应涵盖个人特质、价值观、技能和知识等关键要素,并针对每个要素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
- 评估现有团队成员
利用制定的领导力素质模型对现有团队成员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优势和不足,为后续的培训和发展提供依据。
- 制定改进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为团队成员制定个性化的改进计划,包括针对不足之处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提高他们的领导力素质。
五、领导力模型的应用与完善
- 应用于团队建设
在团队建设方面,领导力模型有助于识别领导者的能力短板。例如在企业中,通过领导力模型对中高层管理者进行甄别,找出其领导力要项中的能力短板,进而掌握通用型领导要项的提升和改进方法,提升领导技能。
- 持续完善
企业在构建领导力模型后,要持续关注其有效性并进行完善。如A集团在保持追求市场洞察、制定创新战略、激发承诺和投入、善用内外部资源、支持人员发展和推动结果实现框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关注行为,对领导力模型进行系统优化,特别是对制定创新战略、激发承诺和投入、支持人员发展、善用内外部资源等领导力行为进行大幅度优化。同时,从战略要求、文化要求、标杆启示和高管访谈四个角度推导领导力要素,对原领导力模型进行梳理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