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仕强领导力理念的文化根源
曾仕强教授的领导力理念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儒家和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农民发展出的农业灌溉系统需要大家和睦相处、共同用心,这种集体协作的模式反映在领导力上就强调团队的和谐与合作。与西方根植于希腊的以个人为主、充满竞争的文化有所不同。这种文化根源使得曾仕强提出的领导力理念有着独特的东方色彩。例如,他强调领导要先有清醒的头脑,这与道家倡导的清心寡欲、保持内心的清明相呼应。只有头脑清楚,才能在现代环境中找出适合自己要求的管理大道,否则再明确具体的管理制度都会被用得凌乱模糊。
二、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 自我归零与放空
曾仕强认为领导最好能时刻保持自我归零的状态,站在从头出发的起点上。领导只有先把自己放空,才能将别人正确的东西听进去并付诸实践。这是一种谦逊的态度,也是领导者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基础。如果领导者总是自以为是,满脑子自己的想法,就很难接纳新的观念和建议,不利于团队的发展。
- 清晰的表达能力
领导者要能在三五分钟之内把事情说清楚,这体现了对事情根本的充分掌握。如果做不到,就只是在枝枝节节上兜圈子。在团队管理中,清晰的表达能够让部属快速理解任务目标和要求,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在布置任务时,如果领导者含糊其辞,部属可能会误解工作重点,导致工作结果不理想。
- 整体概念与理念导向
领导者要有对管理的整体概念,以理念导向来统合各种导向。理念导向就像管理的大道,是全面、整合且不可分割的。当领导者以理念为基石进行管理行动时,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要求领导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宏观的视野,不能只着眼于短期利益或局部问题。
- 决策能力
在决策之前,领导者要广泛搜集意见,这体现了民主和集思广益的思想。一旦决策既定,就要果断坚决、勇往直前,虽然可以边做边调整,但不能犹豫不决。例如在企业面临发展方向的抉择时,领导者要充分听取各部门、各层级员工的意见,然后做出决策,决策后就要坚定地推动执行。
三、领导的境界层次
- 让部属愿意追随
领导者需要通过个人魅力和能力赢得团队的信任和尊敬。个人魅力可能来自于领导者的品德、见识、风度等方面,能力则包括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等。比如历史上的刘备,他以仁德的形象和兴复汉室的志向吸引了关羽、张飞等众多英雄豪杰的追随。
- 让部属自动自发
领导者应培养部属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完成任务。这需要领导者给予部属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自主决策和行动,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责任制度。例如在一些创新型企业中,领导者给予员工一定的自由创新空间,员工会更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 让部属自我超越
领导者应鼓励部属不断学习和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可以为部属提供培训机会、学习资源等,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像一些优秀的企业会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分享会等活动,促进员工不断提升自己。
- 让部属共同实现愿景
领导者应与团队成员共同制定和实现组织的长远目标。这需要领导者将组织的愿景清晰地传达给每一位成员,并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实现愿景中的重要性。例如马云创建阿里巴巴时,他提出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愿景,吸引了众多有共同理想的人加入团队,大家共同努力将这个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四、不同文化下的领导模式对比及启示
- 美国式英雄文化下的领导模式
美国式的领导文化是一种英雄文化,领导者只要充分表现英雄性,成为大家崇拜的对象,就可得到爱戴。这种关系是偏横式的关系,容易引起无穷的竞争,领导者天天作秀,难以安心工作,造成紧张忙碌的困境。这与曾仕强倡导的和谐、务实的领导理念有所不同,也提醒我们在借鉴美国领导模式时要注意避免其弊端。
- 日本式大和文化下的领导模式
日本式的领导文化有上司做好人,自己做坏人的特点。在管理中需要有人做坏人来维护企业的基本秩序和效率,在日本通常由中层来扮演这个角色。这种模式有其合理性,但也可能会对中层管理者造成一定的压力。与曾仕强提出的领导模式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下领导模式的多样性,也可以从中汲取适合自己的元素。
曾仕强教授的领导力思想涵盖了领导者的素质、境界、决策等多方面内容,并且通过与不同文化下领导模式的对比,为我们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领导力模型,无论是在企业管理还是个人成长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