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基本概念
领导力在管理学领域是一个核心概念。谈“领导力”,首先要理解“领导”一词。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曾提到,把梯子正确地靠在墙上是管理的事,领导的作用在于保证梯子靠在正确的墙上。从管理职能的角度看,领导是四个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中唯一一个直接面对人的职能。领导的本质是用好人,把人用好,是影响别人以达到群体目标的过程,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包括权力与魅力),让别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著名管理学大师陈春花教授认为,领导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自我造就。这一观点打破了人们对领导力来源的传统认知。在过去,很多人可能认为领导力是一种天赋,只有少数人生来具备。但陈春花教授指出,个体差异中后天习得的差异占更大的比重。这意味着,领导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和培养来塑造的。
二、领导力与组织绩效的关系
在企业管理中,组织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与企业自身相关,如产品质量、品牌口碑、生产能力等;有些与外部环境相关,像政策法规、对手策略、黑天鹅事件等(如2025年新冠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在众多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中,有些是企业自身很难把控的,有些则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才能改善。而提升企业或团队的组织气氛是不需要投入太多额外资源就能对组织绩效产生正向影响的方式之一。大量研究数据表明,组织气氛可在大约30%的程度上影响着组织绩效的变动。
领导力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领导力可以通过改善组织气氛来提升组织绩效。领导者在组织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担当责任、驱动变革,更重要的是给成员以信心,在困难时期为组织指明前进的方向。一个具备领导力的领导者能够有效地激励团队成员,营造积极的组织氛围,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三、领导者的自我认知与领导力的塑造
在自我认知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存在一些阻碍成为优秀领导者的障碍。研究发现,在认识自我当中存在三个障碍,其中一个是无法摆好对别人、对外界的关系。而要成为领导者,首先要成为自己的领导者,这是一个关键的理念。
在商学院戈壁挑战赛的起点——阿育王寺的经历让人们懂得,成为自己的领导者需要三步动作。第一步是自我设定新目标。面向未来是对自己的挑战,只有真正革自己的命,才有机会超越自我,接受变化,拥有新的可能性并为自己设立新目标,放开自己,拥抱变化与未来。这体现了领导者需要具备不断自我更新和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领导他人之前,先领导好自己,进而塑造出强大的领导力。
四、领导力在人才战略中的意义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成为争夺目标。我国的“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多次明确要加快人才强国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概念,加强对人才培养建设。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他们是否具有足够的领导力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从更广泛的角度看,任何一个组织或系统,都需要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帮助这个组织或系统取得良好的结果。然而,在现实中真正成为领袖的人非常少,尽管市面上关于「领导力」的书籍众多(如亚马逊上有18万本,哈佛大学图书馆中关于「领导力」的索引有170多万条),但很多人没有从如何管理自己这个角度去培养自己,这是成为领袖人数较少的根本原因。
五、领导者在企业文化传递中的角色
领导者对于企业文化的传递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既体现在运营的活动中,也体现在员工的行为示范中。优秀的领导者能够将企业的价值观、使命等文化内涵传递给员工,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践行这些文化理念。例如,那些被称为「英雄领袖」的企业领导者,他们具备“发展自己,发展他人”和“企业长期发展的使命感”这两个必要前提,他们的行为和决策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传承。这也表明领导力不仅仅是管理团队、提升绩效,还包括对企业文化的塑造和传播,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体现。
综上所述,陈春花教授关于领导力不是天生而是自我造就的观点为我们理解领导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在选配领导力时,无论是企业还是其他组织,都应该重视领导者的自我塑造能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在人才战略中的意义以及在企业文化传递中的角色等多方面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