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阶段(1949年-1958年)
新中国成立后,遵化县迎来了广播事业的发展起点。在1949年,省为遵化配置了第一台收音机,并培训了首名收音员,负责在各单位组织收听活动。
县人民广播站阶段(1958年-1974年)
在1958年,遵化县人民广播站开始筹建,同年8月25日建成并开始试播。赵继峰担任首任县广播站站长,全站共有职工16人,并拥有唐山生产的扩大机等设备。此后,县广播站开始筹建乡镇广播站。从1958年至1972年,县至乡的广播信号通过电话线传输。
县广播站的设备齐全,包括技术用房、机房、播音兼制作室以及办公用房等。每天播音时间为3时53分,其中自办节目2时23分,涵盖了本县新闻、专题节目、教育节目和文艺节目。
省广播电台在城关设立服务部,负责全县广播机、收音机等设备的修理,并建立了广播器材厂。在“文革”前,服务部划归县五金公司管理。
县人民广播站人员及设备更替阶段(详述1959年至1975年)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梁有达、袁立成、高文章、郭玉禄等人相继担任县人民广播站站长。各时期县站拥有的设备不断更新,包括扩大机、技术用房、机房、播音兼制作室和办公用房等。全县的大喇叭和小喇叭数量也有所增加。
随着时间推移,县广播站开始由自装设备向购买专业设备过渡,并逐步实现了县至乡广播线路专线化,解决了广播与电话的矛盾,提高了广播信号的传输质量。
县广播事业局阶段(1975年-1984年)
在1974年,县广播站协助筹建大队播音室,并开始自行组装扩音机等设备。年底,县站改建为遵化县广播事业局。王春林任首任县广播事业局局长。此后,县局开始建设水泥杆厂,陆续架设广播专线。
从1978年开始,乡站大部分采用县局自组装的扩大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徐紫东、孙继兰等人相继担任县广播事业局局长。期间,县广播站的设备继续更新换代,播音时间也有所增加。服务部开始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模式。
市(县)广播电视局的历史演变(1984年-2010年)
一、1984年初,广播事业局改制,更名为遵化人民广播站。同年7月,实行局站合一的新体制,广播事业局与人民广播站合二为一,成为一体。此时正值孙继兰担任广播电视局局长,领导全局进行一系列重要的筹建工作。因应建立电视台的需求,进口了索尼视频设备,建立起了遵化电视台,并开始了小差转台的建设。随着人员的增加,技术队伍也逐渐壮大。在这一阶段,全局上下共同努力,开启了电视节目的试播,并不断丰富节目内容。
二、从1987年至1996年,张速燕接任广播电视局局长。在这一阶段,县(市)广播电视局经历了频道调整、卫星地面接收站建设等重要事件。频道的调整使得电视节目能够更好地覆盖全县,而卫星地面接收站的建设则大大提高了电视节目的接收能力。随着技术人员队伍的扩大,全天播音时间和自办节目时间也大幅增加。开办了一系列新的电视节目,如“大家谈”、“本县新闻”等,丰富了群众的娱乐生活。
三. 从1997年至2003年,李河立担任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在此期间,市广电局启动了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工程,向农村传输有线电视节目。经过广播电影电视部的批准,遵化广电局的遵化市人民广播电台和遵化电视台进行重新审核登记,并合并为遵化市广播电视台。市广电局还经历了许多内部调整和发展,如班子成员的调整、农村有线电视正式开通信号等。在此期间,市广电局还获得了一些荣誉,如被评为广播电视先进单位等。
市(县)广播电视局在几十年间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从最初的广播事业局到现在的广播电视台,这一路走来凝聚了无数广电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面对未来,市(县)广播电视局将继续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广播电视服务。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查询相关官方资料。
遵化市的历史性时刻之一,是在1999年的2月8日。那一天,《遵化市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在广播电视局四楼会议室进行录制,并随后在春节期间通过电视台播出,为市民带来欢乐的视听盛宴。
随后在1999年6月,该市进行了重大的机构及人事制度改革。机关设置了办公室、财务室、事业管理科等部门,广播电视台则设立了新闻中心、广播专题部、电视专题部、技术部、广告部、文艺部、总编室等多个部门,并成立了广播电视总公司。这份关于广播电视局增挂广播电视台牌子的批复文件,规格为正科级。
到了1999年10月1日,电台、电视台的“两台上山”工程顺利竣工并按时开通使用,这极大地提高了该市的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8%和96%。
紧接着的2000年1月29日,遵化市2000年春节联欢晚会在国际饭店大厅现场录制并播出。该市在同年购置了第一套数字非线性编辑机,用于《遵化新闻》节目制作和包装。
在2000年的8月,全市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让更多的市民能够享受到广播电视服务。到2000年底,全市已有13个乡镇实现了光纤联网。
进入2001年后,遵化市在广播电视领域取得了更多的成就。包括安装完成全省县级第一套硬盘播出系统,购置了多台数字摄像机和数字编辑机,实现了采编、制作、播出数字化。同年8月8日,遵化市广播电视局还成为了中国有线电视艺术协会农村电视委员会的团体会员。
随着时间推移,遵化市广播电视局在2002年取得了更多的荣誉。如与央视合作转播农业节目,并在同年被评为河北省县级广播电视局先进集体等。
到了2003年及之后的几年里,贾国华担任市广播电视局局长,期间局班子成员也有所变动。这段时间内,遵化市广播电视局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非典期间,遵化市对优秀员孙朝辉的事迹进行了报道,这一报道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媒体的详细报道。
随着时间的发展,遵化市的有线电视用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2003年5月1日,全市25个乡镇146个村全部实现光纤联网。而在2004年初,原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遵化报》撤销后,报社工作人员划归广播电视局。同年4月开始筹建新广电中心大楼等。
这些年来,遵化市广播电视局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也在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并在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中获得组织奖等。
遵化市广播电视局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奋斗与成就。从最初的机构改革到技术进步,再到社会荣誉的获得,都体现了该市在广播电视领域的不断努力和追求。未来,遵化市广播电视局将继续为市民带来更多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和服务。遵化市广播电视台发展历程及重大活动记录
遵化市广播电视台自2006年起,在广播电视竞赛评比中表现优秀并屡次获得奖项。在2007年初,本台拥有了更广阔的综艺演播空间,购进了全新的设备用于各类大型活动的录制。紧接着在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举办上,成功实施了现场直播并多次在本台及其他媒体进行转播。
随着技术更新与升级,自2007年起,全市开始实施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政策,为小区用户提供纯数字信号传输服务。同年,投资兴建数字化传输平台,实现了模、数并行传输方案,为满足广大用户需求,特别针对农村地区,我们重启了微波传输方式,用以传输更多的数字电视节目。
截至年底,全市光缆覆盖范围及有线电视用户数量显著增长。本台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各项文艺活动及文化节目,为市民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娱乐文化内容。
到了2008年,除了持续的电视节目制作和传输工作外,本台更加重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春节联欢晚会的直播以及国家广电总局领导的参观考察都显示了本台在广播电视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影响力。
随后在2009年,我们进一步推进了城区数字电视的转换工程,并在年底正式开通了数字宽带业务。我们也在探索有线电视网络宽带上网的可能性。
进入2010年,我们与央视七套等媒体机构展开合作,共同举办了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活动。我们还进行了台内机构和频道的改革,重新设置了科室和负责人,并增设了多个自办栏目以丰富节目内容。
随着机构改革和人员调整的完成,我们于2011年继续与各大媒体合作,举办各类活动。期间也经历了主要领导的换届,但我们的工作并未停歇。我们还积极推进了网站的建设和开通工作,让更多人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本台的信息和节目内容。
我们的遵化广电网不仅是除广播、电视、报纸外的又一主流宣传媒介,也是目前我市最大的官方门户网站和信息发布平台。该网站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新闻和时事动态,还提供了历年来电视台各类栏目的视频以及播音员主持人的信息等。
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我们继续致力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创新。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节目内容给广大市民。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遵化市的广播电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遵化市广播电视台近年的发展历程及重大活动记录的概述。我们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和参与更多精彩的活动和节目。遵化市职业教育中心介绍
遵化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始建于1993年,是河北省重点支持的职业教育学校。该校在2003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并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初步认可。学校面向唐山市各县区进行招生,学生毕业后所获得的学历被国家所承认。学校不仅提供就业安排,还支持学生通过对口升学考取高等职业院校,其升学率可达到90%以上。
该校以"德以修身、技以立业"作为其校训,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市场为导向、需求为目标"的办学宗旨。学校遵循"实用为先、技能为主、就业为准"的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多年来,学校因其出色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多次荣获"河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唐山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唐山市花园式学校"等称号。
学校的校园设施完善,拥有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图书馆、实验楼、计算机房等教育教学设施,且设施设备较为先进。学校拥有高配置微机室多个,还设有与教学相适应的机电、汽修、影视制作、建筑工程、动物医学等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图书馆藏书丰富,电子图书资源齐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学校现开设了包括计算机应用与管理、服装设计与制作、机电一体化、电工电子技术等多个专业层次的中专教育。学校还与多所高校进行联合办学,开办大专、本科函授教育,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教育选择。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双师型"市级优秀骨干教师,并注重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疫情防控方面,遵化市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自4月19日起,全市实施了严格的全域封控管理。在市委市的领导下,广大居民积极配合疫情防控要求,经过多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自4月22日起,遵化市解除全域封控管理,并有序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为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该市还对区域管控措施进行了调整,并对外地人员和本地居民提出了相应的防控要求。
在疫情防控期间,该市也积极保障市民的生活需求。各类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和生活必需品经营单位在经过行业主管部门检查评估后,逐步恢复营业。餐饮服务单位虽然暂不开放堂食经营,但其他公共服务也正在有序恢复中。学校则根据唐山市的统一部署,有序组织复学。广大市民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
遵化市职业学校以其卓越的职业教育和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为当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它是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有志青年学习专业技术、掌握就业本领的理想场所。学校愿与社会各界广泛交流合作,共同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专业技术人才。
信息来源:“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及遵化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