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接续前文《战略十问(中)》
第七问:
中小企业需要定期做战略规划么?
这个问题在这个时代的答案是:
当 然 要!
请问:当你决定开始创业时,为什么选择了这个方向,而不是其他?这就是战略的雏形啊!只是我们不自知而已。
在小米还无名的时候,做的第一款产品MIUI,是手机的操作系统,采用的是粉丝战略。
当“三只松鼠”还无名的时候,开始吸引消费者的一定是“高端优质的坚果”这个定位,而且是非常精准的定位!
“滴滴出行”在成功之前,权衡了同行前辈的经验教训之后,就确定其商业模式,对司机是不收入门费的,因此站住了脚跟。
企业初创的时候,由于触及不到太大的市场,所以竞争敌手也不多,内部的管理也很简单。等到初具规模之后,比如年营收达到3000万以上,那么一切都改变了:竞争对手出现了导致利润变薄;人员增加组织结构复杂了,导致成本上升;更有挑战的是需要加大投入,导致风险增加了。
企业在3000万到1个亿之间这个阶段最困难,这是企业生命的第一个转型期,转型转什么?首先是战略转型。
为什么需要调整战略呢?请问您从创业到现在是不是至少走过了三年?那就对了,企业平均每过三年都需要重新梳理战略。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怎么能按照旧的地图走新的路呢?
第八问:企业文化到底有没有用?
很多企业都有企业文化的文字稿,出现在墙上、手册上、会议上,但大多数时候就像是一种口号,大家可能早就习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们先来了解企业文化应该有哪些组成部分:
1、愿景
是描绘企业成功以后的景象,指出企业的努力方向。这是制定公司战略目标的依据。另外在公司的人才战略方面,需要选拔个人愿景与企业愿景相符合的作为核心人才,而不仅是仅以忠诚度和能力作为选择标准。
2、使命
是清晰表述企业在行业、产业和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以及所起到的作用。使命能把组织活动聚焦在某一方面,利于将资源集中发挥效用。
3、价值观
我们全体上下一致认可并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判断是非、轻重、缓急的标准,是决策、管理、执行等行为是否正确的标尺。
4、品牌理念
品牌理念是指能够吸引顾客,建立品牌忠诚度,进而能够确立公司优势市场地位的基本观念。
5、经营理念
能够决定企业经营方向,能够促进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观念和工作方针。
6、团队理念
能够增强向心力、凝聚力,促进团队协作以保证企业高效运行的基本观念和工作方针。
7、人才理念
如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使人才发挥积极作用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只是看这些内容就可以知道,企业文化是一家企业既定的、一套能让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思维模式,能够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
然而,为什么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却形同虚设呢?
原因一:
宣贯不力。不但是频次太少,而且宣贯的方式也不对,缺乏有组织有系统的推广,更没有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经常用管理中的实际案例来应证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原因二:
看起来高大上,内容不走心,提炼不准确,其实是照搬照抄来的,对企业自身的现状缺乏针对性。
原因三:
没有与战略同步升级,也许曾经有过用,但却已经过时了。再拿出来无益,所以干脆弃之不用。
第九问:为什么战略无法落地?
战略如果没有落地,就等于没有战略
战略无法落地的原因有几个:
一、战略未澄清
战略需要清晰的文字表述,否则就只是个含糊的想法。表述以后,要对关键词进行定义,以说明真实的意图。比如“加强产品研发、促进多元化发展”,这条战略中需要明确“产品”的范围是哪些,“多元化”又包含了哪些多元化。
二、战略没有转化为目标
战略只是方向,没有量化,就无法制定战术。比如“我要去北方”,北方是方向,去北京和去俄罗斯都是去北方,但去北京不需要护照,行李也和去俄罗斯不一样,这代表战术的不相同。
三、战略没有宣贯
战略需要团队一起努力并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核心团队如果没有达成共识,战略是不可能落地的。转型有很大的挑战,需要改变思维、舍弃部分现有利益,现有核心团队会出于保护现有的地位和利益,出于本能的抵触。
四、核心人才团队匮乏
战略落地需要人去实现,如果核心团队疲软,那么推动力就不够。遇到这种情况,就是战略设计本身不全面,要把核心人才建设也加入到战略规划中。
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企业初创时很多老板只是为了赚钱,并未想得太多太远,赚了钱就可以放进自己口袋或者分掉。战略规划其实是把“生意思维”转变为“企业思维”,公司要走上正规化,老板要走向职业化,必须改变原先的某些心智模式、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这个时候,企业家需要战胜自己。否则,战略就是空谈,公司仍旧属于“个体户”。
第十问:
2016年,当我发布完上述九问之后,又过了几周,有位朋友来问我,怎么总不见“第十问”的发布。我听完就笑了。
还未出现的“第十问”,我希望是您来问我的。
这第十“问”,可以是多位朋友的多个“问”。
如果读完上述九问,却提不出一个问题,那么这九问对您来说也没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