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略思维的基本认知
在领导力的范畴中,战略思维是一个关键要素。雷军那句“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被广泛传播,然而很多人对“战术”和“战略”概念模糊。从基层工作到主持工作的转变过程中,这种认知的转变尤为明显。基层工作往往关注当下事务的解决,如“摆平就是水平”,但当开始主持工作时,就必须考虑单位整体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战略并非是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一种思想方法。就像下棋,善弈者谋局,不善弈者谋子。在传统组织中,管理往往被更多提及,战略却较少被探讨。但领导者首先要具备战略思维,然后才是管理理念。这意味着领导者要先明确组织的发展方向,再去思考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式。一个组织若想快速发展,需要熟悉业务的骨干团队;若想长远发展,则离不开具有战略思维的团队领导。战略思维虽然带有主观性,但绝不是仅凭几句激励话语或者读几本“干货”书籍就能建立的,它必须建立在大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之上,否则就如同空中楼阁。
二、战略思维中的思考广度
领导者在思考习惯上需要有足够的广度。“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领导者不能目光短浅,局限于具体事务。一般工作人员关注的是业务流程和标准,中层管理者着眼于部门的运作和绩效,而领导者要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到组织的全局,并且要考虑本组织与外界政治、经济等形势的关系。只有具备全局视野,领导者才能在决策时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从而把握好整体利益的取舍与均衡。例如,一家企业在拓展市场时,如果领导者只看到当前某个地区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陷入困境。
三、领导力与战略决策的关系
在领导科学中,决策是重要的职能之一。决策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等多种类型。战略决策关乎组织的长远发展方向,而战术决策更多是为了实现战略决策而采取的具体手段。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角色决定了其必须具备战略决策的能力。
从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来看,现代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分工发展与深化以及人类领导思想成果的长期积累等因素都促使领导者需要具备战略思维。现代领导发展呈现出决策工作专门化、领导主体集团化、领导方式民主化、领导措施科学化等基本趋势,这些趋势都要求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运用战略思维。例如,在决策工作专门化的趋势下,领导者需要从战略高度确定哪些决策需要专门的团队或部门来制定,如何协调各方资源来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战略思维与领导效能
领导效能是衡量领导者领导能力和领导活动效果的重要指标。具有战略思维的领导者往往能够提高领导效能。当领导者站在战略高度规划组织发展时,能够更好地协调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例如,在资源分配方面,领导者可以根据战略目标的优先级,合理分配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
同时,战略思维有助于领导者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外部环境如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不断变化,如果领导者缺乏战略思维,可能会在变化面前手足无措,导致组织失去竞争力。而具备战略思维的领导者能够提前预判环境变化,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提升组织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最终提高领导效能。
五、培养战略思维的途径
对于领导者来说,培养战略思维并非一蹴而就。首先,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包括领导科学相关的知识,如领导职能、领导体制、领导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领导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组织运行的规律和领导的本质,为战略思维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其次,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日常的领导工作中,领导者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各种现象,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例如,在组织开展项目时,领导者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决策是否符合战略目标,是否存在需要调整的地方,通过这样的实践锻炼逐渐提升战略思维能力。
此外,领导者还可以借鉴其他成功领导者的经验。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都有许多具有卓越战略思维的领导者,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宝贵的借鉴。例如,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中的“敬天爱人”“利他原则”以及“六个精进”等理念,都体现了战略思维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领导者可以学习其中的思维方式并应用到自己的领导工作中。
总之,在领导力的发展过程中,战略思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领导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以更好地应对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实现组织的长远发展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