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中的战略思维
在领导力的范畴中,战略思维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雷军所说的“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虽然广为流传,但很多人由于对“战术”和“战略”概念不清,难以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在基层工作时,往往更注重当下事务的解决,例如“摆平就是水平”。然而当开始主持工作,负责单位的整体发展时,就不能只着眼于当前和局部,必须思考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战略并非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一种思想方法。就像下棋,善弈者谋局,不善弈者谋子。在我们的传统中,务实的态度使得组织里更多地谈论管理,而战略却较少被提及。但领导者必须先具备战略思维,然后才是管理理念,即先明确方向,再解决问题。一个组织若要快速发展,需要熟悉业务的骨干团队;若要长远发展,则需要有战略思维的团队领导。战略思维虽然带有主观性,但绝不是靠几句激励的话语或者一些理论知识就能建立的。它需要建立在大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之上,否则就只是空中楼阁。
在培养战略思维的思考习惯上,领导者要有思考的广度。正如“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领导者不能目光短浅,不能局限于具体事务,而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判断前进的方向。普通工作人员关注业务流程和标准,中层管理者关注部门的运作和绩效,而领导者要看得更宏观,要看到组织的整体,还要看到本组织与外界政治、经济等形势的关系。只有具备全局视野,才能不被眼前的得失所困扰。
二、领导力的不同类型与本质
领导力有着不同的类型,如指挥式领导、英雄式领导、教学式领导、赋能式领导。管理的本质在于激发他人的善意和潜能。当一个领导者能够激发自己的团队时,公司就会拥有自驱的管理系统。这其中有三颗重要的“宝石”。
首先是重塑意义。工作不仅仅是工作,它可以是好玩、有趣、有价值、有意义的。对于高管来说,不能单纯用钱去激励员工,而是要用更高层次的意义去吸引员工,认可他们的付出。其次是价值认同。员工出现摆烂的情况通常有三个原因:没被看见、没有机会、没被认可。激发他人潜能最重要的是正向反馈,其公式为回顾印象、看见付出、表达感谢、潜能发现、未来期待。最后是传递文化,公式为创始初心 + 公司远方 + 你的未来。
从本质上讲,领导力是一种影响他人的社会过程。领导者的性格决定领导风格,情境会影响领导力的发挥。领导力就是动员大家为了共同愿景努力奋斗的艺术。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养成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和激励人心这五种习惯行为,就很有可能成为卓越领导者,形成真实可信的卓越领导力。毛泽东认为领导工作虽千头万绪,但主要就是两件大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这也就是决策行为和用人行为,是卓越领导不可或缺的两大行为。
三、领导力的要素与相关理论
领导力包含诸多要素,例如在《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一书中提到的习惯行为。其中以身作则是重要的一点,领导者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找到自己的声音,并且使行动与共同的价值观保持一致,为他人树立榜样。这是成为值得信赖领导者的基础,领导者要清楚自己的价值观,还要在团队中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让团队成员对这些价值观负责。
激励人心也是领导力的关键要素。领导者要通过表彰个人的卓越表现来认可他人的贡献,通过创造一种集体主义精神来庆祝价值的实现和胜利。当领导者善于与团队打成一片,让团队成员感受到正能量和鼓励无处不在时,团队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领导者要相信他人的能力,表达对下属能力的信心会增加下属对领导者的信任,同时要向团队表明相信他们,并且明确目标与规则,因为目标和价值观能为人们提供一套标准,让人们的行动更聚焦。
另外,领导力的第八项修炼是反思。反思有不同的方式和要素,如可以在事后或事前进行,事前的反思方式有预演失败。反思的四个要素包括抽身而出、放下情感、转换角度、指导实践。反思有三个层次,小反思在行动层面,中反思在目标层面,大反思在信念层面,而大反思往往能带来最大最深刻的改变。同时,认识自己是最大的反思,推荐用三环理论来认识自己,即擅长的、热爱的、有机会的,这三环中任何一环都可作为努力方向,但尽量找到另外两环则更有利于发展。
四、领导力与组织发展的关系
领导力与组织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领导力的开发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如CEO12篇领导力提升、EMBA及EDP项目等。将领导力和组织发展放在一起,衍生出了更具实战意义的课程《领导力与组织发展》。领导力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以管理应用为实践、以组织实验为依托,旨在塑造管理者的领导魅力。它可以帮助管理者重新审视管理误区,突破管理瓶颈,改善管理氛围,培养让别人说“是”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应用于领导、管理、沟通、团队、策划、营销等诸多领域。这表明领导力在组织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领导力能够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在管辖范围内充分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