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十律的内涵
领导力十律强调领导力在于“做什么”,而非“是什么”或者“有什么”。这里的“律”包含遵循规律和严于自律两层含义。这一理念打破了人们对于领导力的传统认知,即不再单纯地将领导力与职位、身份、拥有的资源等因素划等号。
(一)承担责任是核心
1. 职位不等于领导力。如果将职位等同于领导力,会带来诸多恶果。例如,会忽视自身领导力的修炼,使领导力单纯成为职位权力,最终导致领导力失败。这会让职位低的人放弃对领导力的追求,所有人都将注意力放在职位的晋升上,而忽略了领导力的真正核心——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实际上,领导职位带来的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沉甸甸的责任。
2. 领导力的起源是责任。从领导活动的起源来看,原始人类面临问题需要解决,于是需要有人承担起引领的责任,从而领导活动、领导人以及领导职位才逐渐出现。所以,领导力的第一步就是承担责任,而且这种责任是解决问题的责任。如果领导不能解决问题,就如同保安一样没有真正承担起领导的责任。
(二)领导力的定义
1. 初级定义。领导力是一个个体影响一群个体取得一个共同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领导者、追随者和团队目标三个关键要素。
2. 高级定义。领导力是动员群众解决难题。这里的难题具有界定难、发现方案难、实施方案更难的特点;解决意味着积极面对、主动解决;群众难在思想转变之难;动员则强调变革不是靠命令,而是靠动员,一不小心就可能跌入领导力危险境地,如成为误导者或者偏离主要问题等。
二、承担责任的行动指南
(一)主动承担
在承担责任方面,要做到主动承担,以解决问题为焦点,迎难而上。具体而言,要承担起做出艰难决策的责任,在面临复杂情况时,领导者不能退缩,要果断做出决策;要承担起防患于未然的责任,有前瞻性眼光,提前布局,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还要承担起失败的责任,不能在失败时推诿,而应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二)倾听的重要性
1. 不同层次的倾听。在领导力中,倾听具有不同的层次,从听而不闻、虚应故事、选择地听、专注地听,到设身处地与群众真正对话。真正的对话需要关注对方,真心想理解对方的立场;不管对方身份,在对话中保持平等的地位;不轻易判断对方的对错,而是努力探寻其观点背后的逻辑,同时悬置甚至质疑自己的假设。
2. 对话的成果。卓有成效的对话要碰撞出火花,如新的主意、新的态度、积极的关系,甚至焕然一新的人和关系,最终实现领导的成果——变革。
三、领导力十律的实践意义
(一)在不同角色中的体现
无论是企业中的总经理、CEO,还是学校校长、医院院长,或者政府部门的局长、市长等,仅仅拥有职位并不代表拥有领导力。这一理念提醒处于各种领导职位的人,不能仅仅依靠职位权力行事,而要注重自身领导力的培养和发挥。
(二)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领导力的提升有助于打通晋升通道,提高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例如,盖子法则指出领导能力决定一个人办事的成效水平,你想爬得越高,就越需要领导力;你想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就需要更大的影响力。影响力法则也表明衡量一个人的领导力,全看他所发出的影响力。
(三)对团队和组织的影响
领导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个人和团体的成效。如果领导能力强,团体的发展潜力就大;反之,团体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团队面临困境时,提升领导力往往是突破困境、寻求发展的关键。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能够动员群众解决难题,提升整个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团队不断向前发展。
领导力十律从内涵到行动指南,再到实践意义,为我们理解和提升领导力提供了全面而深刻的视角。无论是领导者自身的成长,还是团队和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对这些规律的遵循和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