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思维中的错误观念
(一)认为要做什么都比手下的人强
在领导力的认知中,不少人存在“要做什么都比手下的人强”的想法。这一观念源于“工而优则仕”的传统思维。在职位较低时,例如车间的班组长、分厂厂长等基层岗位,这种思维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他们从基层做起,需要熟悉每个工种,凭借出色的能力才能胜任工作。然而,当发展到一定层级后,这种思维就会产生弊端。如微软创立初期,比尔·盖茨曾不让任何人写代码,他会对别人的BASIC语句重新编写,仅仅因为不喜欢他人的编码方式。到了90年代,Windows 95测试经理称盖茨对产品细节过度掌控,他对产品的掌握远超他人,对瑕疵抨击挑剔至极。若CEO长期沉迷于细节,就会陷入琐碎决策的泥沼,难以做出正确的重大决策。
(二)不允许别人犯错
有些领导不仅严于律己,还严于律他。他们要求下属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否则就视为犯错。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辅佐刘备从默默无闻到建立蜀汉帝国。但他不允许别人有自己的想法,将军出征都要带着他的锦囊。这种领导方式虽然展现了领导者的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下属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二、领导力思维应具备的正确思维方式
(一)上帝思维
“关爱别人,受益自己。”这是上帝思维的核心。就像天堂里的居民凡事都这么想一样,如果世人拥有这种爱的思维,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如同生活在天堂。在领导力中,这种思维体现为领导者对下属的关爱,当领导者真心关爱团队成员时,不仅团队成员能感受到温暖和激励,领导者自身也会从中受益,例如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忠诚度等。
(二)司马光思维
司马光思维的精髓在于打破旧思维的桎梏才能获得生机。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不能被传统的思维方式束缚。例如在企业面临转型时,如果领导者固步自封,遵循旧有的经营模式,就可能走向衰落。而勇于打破常规,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才可能让企业迎来新的生机。
(三)孙子思维
孙子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一思维方式在领导力中至关重要。领导者要想带领团队取得胜利,就必须了解对手。无论是在商业竞争还是其他领域的竞争中,只有深入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战略等,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使自己的团队处于有利地位。
(四)拿破仑思维
拿破仑思维是敢想敢干,不被外界所干扰,始终保持自己的主见。领导者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不能人云亦云。例如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可能会面临来自各方的不同意见和建议,但领导者要用自己的目光去审视世界,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坚定地朝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前进。
(五)亚历山大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蕴含着不被陈规旧习所束缚的霸气。成大事者,往往能够突破传统的限制。在领导力中,领导者如果能够摆脱陈规旧习的束缚,就能够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等,为团队和组织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六)哥伦布思维
想了就要干。在领导力中,这体现为领导者的行动力。有了好的想法和计划,如果不付诸行动,一切都是空谈。领导者要敢于将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带领团队去尝试新的事物,即使面临风险也不退缩。
三、领导力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一)对团队管理的重要性
1. 建立信任
领导力思维方式有助于通过开放沟通建立团队成员间的信任。领导者以正确的思维方式与成员交流,分享信息,能够让成员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从而增强团队内部的信任基础。
2. 目标导向
领导者凭借良好的领导力思维方式可以明确目标,引导团队成员共同进步。当领导者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目标设定时,能够将这些目标有效地传达给团队成员,使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3. 提升协作精神
通过鼓励合作,提高团队效能。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团队的协作氛围,当领导者倡导合作、包容的思维时,团队成员之间会更愿意相互协作,从而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效能。
4. 助力成员成长
领导者可以通过提供培训机会助力团队成员成长。具有正确领导力思维的领导者能够洞察成员的需求和动机,为成员提供合适的成长机会,如培训、学习资源等。
5. 激励成员积极性
及时反馈和奖励是领导力思维方式在团队管理中的又一体现。领导者能够根据成员的工作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适当的奖励,从而激发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6. 激发成员潜能
鼓励团队成员自主学习和创新潜能激发,营造积极包容的工作氛围。领导者的思维方式能够影响团队的文化氛围,当领导者鼓励创新、包容失败时,团队成员会更愿意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
7. 冲突管理
在团队管理中,冲突不可避免。领导者通过观察和分析团队成员间的冲突原因,根据冲突性质选择适当的解决策略,引导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对话,并且从冲突处理中学习和提升经验总结,这都离不开正确的领导力思维方式。
(二)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领导力思维方式不仅对团队管理意义重大,对个人成长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有助于个人在自我认知、目标设定及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通过反思来发现和解决问题,是领导力思维方式的基础。在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正确的领导力思维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
四、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思维修炼
(一)自我岗位职责分析
作为中层管理,首先要进行自我岗位职责分析,清楚定位。要分析自己的岗位职责、公司对自己的职位期望和定位以及职位的发展空间及享有资源。只有梳理清楚每一项具体任务目标和资源,才能切实地将任务分解、细化,制定出具备可实施操作的工作计划。否则,方向性思路不清楚,就容易顾此失彼,遗漏重点。
(二)自我能力优劣势分析
中层管理者还需要进行自我能力优劣势分析,清楚自己的风格。经常性分析总结自己的优势、擅长领域,才能摸索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和行为方式。例如,做事提纲挈领、雷厉风行的中层需要详细的计划来约束和支撑自己,以免跑得太快产生脱节;思维缜密、处事谨慎的中层则需要多向市场前端和产品一线推进,增加做事张力。同时,不同的管理风格在管理下属时也有不同的汇报方式偏好,如喜欢听的中层管理者,管理下属时多采用书面汇报,以免自己没想清楚给下属带来不必要的误判;喜欢说的中层管理者,管理下属时多采用口头汇报,及时反馈和表述自己的思路与想法。
(三)时间管理分析
中层管理者要做好时间管理分析,清楚管理优先级。如果不做好时间管理和规划,很容易疲于应付,顾此失彼。要抵制住先解决掉最简单任务的诱惑,就像“你没法吃掉池塘里面所有的蝌蚪和青蛙,但是,你可以吃掉里面最大、最丑陋的那个,那就够了”。合理安排时间,优先处理重要的任务,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
总之,领导力思维在领导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避免错误的思维观念,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认识到其在团队管理和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并且对于中层管理者来说进行特定的领导力思维修炼,都是提升领导力的有效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