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多面性
领导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多年的学术研究给出了不下850种对领导(领导力)的定义。从20世纪初开始,就不断有学者对其进行定义,如穆姆福特在1906 - 1907年把领导力定义为“某一个人或一些群体中的个人在社会现象的控制过程中的盖人之处”。到了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学者统计关于领导力的定义就超过350个,实际远不止这些。有人认为领导力是能力,像领导是士气的创造力与指引力;有人认为是行为,如人们实现目标的行为;还有人认为是过程,像激励别人在团体利益的框架之内去实现个人利益的过程。本文认为领导力是不基于职位影响一群人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行为和过程,这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二、领导力与权力的区别
领导力并不是关于权力,而是关于影响力。史蒂夫·乔布斯就指出这一点。领导力不是关于头衔、职位或组织结构图,它不是纸上的头衔,更多的是心中的态度和行为,是一个生命如何影响另一个生命。约翰·C·麦克斯韦也强调真正的领导力不在于职位,而在于能够启发他人思考、梦想和行动。彼得·圣吉认为真正的领导力来自于内心,而非职位。权力并非控制并把其转嫁给他者,领导者不是驱使他人变得更强大,而是将自己的力量移交给别人,让他们有足够的力量站在自己的立场之上。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说不能通过打别人的头来领导,那是攻击不是领导。温斯顿·丘吉尔表示领导力不是一种拥有,而是一种责任,不是一种地位,而是一种义务。肯尼斯·布兰查德指出现如今,成功的领导力关键在于影响力,而不是权威。
三、领导力在企业中的体现
在企业经营中,长久以来领导力被解析为最高经营干部或最高经营者的角色,即“提出目标,赋予影响力,以非强制性的方法实现目标”的一种概念。当企业遇到危机局面时,人们会渴望领导力,盼望具有解决危机方法、果断、强有力的人。但企业光有一个从上往下提出解答的领导人是不够的,各级管理者要改变心态、行为模式和价值观,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也就是领导力。领导力这个词汇中包含了价值观,评价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力,要看这个人具有的某种特定的价值能力。领导力有两种象征,一是使一个社会群体跟随领导提出的目标,行使影响力;二是使一个社会群体自觉面对问题,行使领导的影响力。前者的影响力是领导力的一种衡量标准,领导人要使下属接受自己提出的目标并依靠自己面对问题,失败由领导人包揽;后者是问题有关的进展成为领导力的衡量标准,领导人动员下属自主自觉地面对问题,下属获得领导人的协助共同促进发展。
四、领导力对企业运作的重要性
德鲁克在对通用汽车公司的调研及著作《公司的概念》中指出,公司的生存发展和成功运作取决于领导力问题、基本政策问题、行为与决策的客观标准问题,而其中领导力问题是决定性的问题。公司不能依赖某位天才或超人来管理,没有强有力的、自治的、且自愿承担责任的地方领导机制,任何机构都无法正常运作,所以公司的权力分配势在必行。与其他机构相比,现代企业的领导力问题更重要、难度更大。工业社会遭遇到最艰难的领导力问题是在专业人士与受过普遍教育的人之间很难取得平衡,“工厂自治社区”的做法可以尝试。领导层的效率是现代企业最大的问题之一,没有能干的、负责任且具有事业心的领导层,没有采取主动的意愿与能力,再好的公司也很难维持高效率。
综上所述,领导力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在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的存在。无论是从其自身的多面性,与权力的区别,在企业中的体现还是对企业运作的重要性来看,它都是一种必备的能力、行为和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