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口才的重要性
领导力口才是领导者必备的技能之一。在领导工作中,良好的口才能够起到凝聚团队、树立威信、推动工作进展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一个领导者如果能够在演讲时声情并茂,就像在大型公司总经理与旅馆经理交涉租金的案例中,他通过合理的沟通,运用自己的口才,站在对方的角度分析利弊,这样既可能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又能让对方感受到尊重,从而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果领导者口才不佳,说话缺乏重点、没有针对性,就容易失去员工或合作伙伴的信任,工作的开展也会面临重重阻碍。
二、上台演讲时的口才技巧
(一)眼神运用技巧
上台演讲时,眼神的运用很关键。首先是点视法,上台后站定7秒,这有助于稳定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给观众一种沉稳的感觉。其次是环视法,通过环顾四周,能够表达对在场每一位观众的尊重,让观众感受到自己被重视。最后是虚视法,在演讲表达过程中,运用虚视法可以让讲述的事情更生动形象,仿佛将观众带入到所描述的场景之中。
(二)演讲内容要求
演讲内容要言之有物,要有针对性,观点必须分明,并且注重真实性。要讲发自内心的真话,避免过多套话,根据实际情况符合大众地讲话。同时,演讲时要言之有题,主次分明,紧扣中心话题,做到详略得当,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融入自己的思想,清楚主张什么,反对什么。
三、与员工沟通时的口才要点
(一)激发员工表达欲望
领导者与员工沟通时,要激发员工表达的欲望。这就要求领导者在沟通中表现得非常温和,注意自己讲话的语气,让员工感受到尊重,让他们知道领导很希望听到他们的观点。循循善诱的沟通方式能够让员工更愿意和领导交流,从而实现有效的沟通。
(二)突出重点传递信息
领导者讲话时一定要突出重点。很多领导者讲话内容繁杂,没有重点,员工很难理解领导到底要表达什么。有口才的领导者不是话多,而是能够将重点内容清晰地传达给员工,避免传递过多无关紧要的内容。
(三)把握评论分寸
在与员工沟通时,有时需要提出反对意见,这个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分寸。领导者的结论对员工来说很重要,员工会非常关注领导的评论。如果评论分寸过大,可能会给员工带来太大压力,导致员工无法接受。
四、日常交流中的口才原则
(一)说话把握尺度
领导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把握讲话的分寸。在讲话前认真分析,根据场合的氛围选择合适的讲话方式,分清讲话的内容和顺序,避免出现不妥之处。例如在不同的场合,肢体语言具有不同的意义,要能够适时改变非语言交流能力,眼神交流是重要方式,但在极度敏感的场合,也可以选择并肩而坐以避免眼神交流带来的压力。
(二)以情感人交流
讲话时要贴近群众,用自己的思想和心灵讲话,说的话要引起听者的认同。通过讲道理说服别人,用生动形象的话语得到别人的认同,敞开心扉的话语更容易被接受。
(三)避免使用否定性词语
尽量不使用否定性的词语,因为不停使用否定词语常常给人一种命令或批评的感觉,虽然明确表达了观点,但不易被接受。很多问题可以使用肯定的词语来表达,多使用积极的词汇不仅能让别人更喜欢你,也有助于调整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四)倾听并适当反馈
与人交谈时,领导者要专注、积极地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时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提问。倾听表示尊重、理解和接纳,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同时,倾听还体现在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在别人漫无目的地谈话时,礼貌地转换话题或结束话题。即使有意见分歧,也不要急于反驳,给彼此一个从容思考的机会后再阐明自己的想法。
(五)改掉反感口头禅
每个人说话都可能有口头禅,但有些口头禅容易引起他人反感,如粗言秽语、“真的假的”“不可能”“你懂吗”“随便”等,要尽量避免使用。
(六)学会赞美他人
领导者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赞美是发自内心的,真心实意才能感动人。多说表扬和赞许的话不是虚伪与笼络,内容具体的赞美更容易获得他人的青睐,赞美他人微小的进步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七)幽默话语分时说
幽默能活跃气氛、缓解矛盾,有时还能委婉拒绝对方的要求,显示自己的睿智和大度。但幽默要分时分地使用,不可不顾实际情况随意幽默,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五、语言运用的特殊技巧
(一)准确性要求
领导者运用语言时,准确性是基本要求。任何领导者说出的话如果失去准确性,不但没有水平,还会失去他人信任。例如邓小平同志在答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话中,准确地阐述了相关问题,体现了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性。
(二)用词策略
在语言运用中,要非常小心使用“但是”这个反驳性的连词,如果意图是积极的,不要使用在积极的词组后面。同时,要少用最高级,过度使用如“令人惊异的”“极好的”“难以置信的”“史诗”等最高级词汇,会减少真正的意图。另外,要停止用升调语气,因为在陈述句结尾用升调可能含有讽刺性的意思。
(三)明确与含蓄、简略与啰嗦策略
在日常交际中,领导者要根据交际目的、情境和对象选择明确与含蓄、简略与啰嗦的说话策略。表扬时用明确的语言可提高效力,而批评或提意见时,最好使用模糊语言,做到对事不对人。语言简洁是果断性格、知识能力和思维能力高超的表现,但有时重复啰嗦也能起到表达语气、增加听者印象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