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并非神秘天赋
领导力常常被误解为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很多人觉得只有少数人具备这种能力,是一种不可捉摸的艺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管理领域,领导力是所有管理者都必须要掌握的能力。例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有的管理者只顾自己做事,不注重协调员工,最后自己完成了大部分工作;还有的管理者每天忙于帮员工“善后”,耽误了本职工作。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缺乏领导力。管理者在职场中有领导者、管理者和执行者三个角色,对应着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不同级别的岗位对这三种能力要求的配比不同。这表明领导力是一种可以后天培养和提升的能力,并非遥不可及的天赋。
二、领导力工具化的意义
(一)保证做事标准
真正的领导力源于对具体事务的把握,它包含着领导者的思考、逻辑和目的,而不是空洞的概念。将领导力工具化,能够保证做事的标准不受干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去除那些华而不实的概念,把有限的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是非常关键的。例如西方的可口可乐、宝洁等大企业,它们讲究工具化,将工作拆分成可完成并能检验的步骤,员工接受训练后按步骤行事,这样不仅员工效率提高,领导的领导效果也显著提升。
(二)实现领导力的复制
领导力可以“复制”,其关键就在于工具化。每个人都可以具备领导力,当掌握了工具后,领导的实际效果会事半功倍。像樊登的领导力课程,众多创业者和企业老板通过学习提升了领导力,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切实的改变。在大企业的工具化体系中,这种“工具”可以轻松传递给下一个人,实现领导力的永续发展。而且,即使有员工流失,也不会造成巨大损失,因为新员工可以及时补上,保证领导力的环节不断不乱。
(三)应对宏观领导力需求
以卡普兰的新书为例,他提供了一个由关键问题构成的企业家领导力框架。这个框架能够帮助企业家把愿景、关键要务、把脉团队等宏观层面的领导力也进行工具化。这有助于企业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达成目标,在充满挑战又收获丰富的企业管理旅途中更加顺利,成为高效的经理人、出色的领导者和企业家。
三、具体的领导力工具
(一)沟通视窗
沟通视窗,也称乔哈里视窗,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和理论。它把人的工作、生活中的事情分为四个象限:公开象限、隐私象限、盲点象限和潜能象限。公开象限是自己知道且别人也知道的部分,像明星等公众人物公开象限较大;隐私象限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其中存在一种“忘了说的秘密”,这可能是因为知识的诅咒;盲点象限是别人知道自己却不知道的,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潜能象限是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的,每个人的潜能都值得挖掘。这四个象限可以互相转化,例如隐私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可以采用自我揭示方法,主动向他人袒露自己的故事、想法;盲点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可以通过“恳请反馈”的方法。通过合理运用沟通视窗,领导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提升沟通效果,进而提升领导力。
(二)其他工具
1. 一些企业提供的系统的领导力培训体系,具有系统专业、逻辑严密的特点,通过三项核心体系和五项训练,专注于员工行为改变和绩效提升;成果化、应用化,为组织打造领导力体系并进行训练,不是单纯讲授领导艺术;工具化、系统化,为组织提供一套诊断团队、管理行为改变、领导风格改善、匹配团队、教练辅导下属的方式、方法和工具;案例丰富且贴近实际,结合学员自己的案例,在演练中学习,形式多样、快乐学习,包含课堂理论讲授和演练、训练、角色扮演、视频、讨论、体验、共创等互动环节。
2. 还有像十大品绩力这样的工具,包括承诺、负责、信赖等十个关键词,这些能塑造人的品格,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运用十大品绩力可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与利润,建立企业拓展基础,帮助企业应对商业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提升创意和持续创新能力,吸纳优秀人才,减少职员流失,建立企业语言,推广企业文化,改善沟通方式,发掘与发展职员个人独特才能,增强企业及个人改善计划效果,凝聚团队力量,实现企业理想。
四、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中的领导力工具化体现
领导与管理是不同的概念,领导受人尊敬和信任,而管理可能更多的是让人害怕。管理者有领导者、管理者、执行者三个角色。领导者的作用是营造气氛、指定方向。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力的体现有很多场景,比如给员工开大会表扬努力的员工、鼓舞士气、出差或休假时给员工小权利、带领大家研究运营创新等。这些场景都表明领导力是一种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工具来掌握。就像识人能力可以通过测评、心理分析、行为分析等工具来学习和掌握一样,领导力同样可以应用工具来掌握。例如在日本企业中,领导给员工交代工作任务时会交代5遍,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员工清楚任务的各个方面,这也是一种领导力工具化的体现。同时,清晰明确的规则能让所有人有规可循,打造公平环境,自愿参与能推动工作进程,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乐趣和价值,这些都是领导力工具化在领导与管理中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