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内涵与多面性
领导力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从字面意义来看,“领导力 = 领导 + 力”,这里的领导并非单指领导者,而是涵盖领导者、跟随者、领导过程等要素的有机系统。力在物理学中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这也适用于领导力,它是能够影响他人以实现某个目标的能力,是一个领导者带领被领导者共同达成目标的能力。
早期对领导力的定义起始于20世纪初,如穆姆福特把领导力定义为“某一个人或一些群体中的个人在社会现象的控制过程中的盖人之处”。到了20世纪中叶以后,关于领导力的定义不断增多,西方学者统计有超过350个定义,实际远不止。领导力在领导系统中是根本性、战略性的范畴,是领导者凭借个人素质综合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特定个人或组织所产生的人格凝聚力和感召力,是保持组织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领导力包含多种能力,例如学习力,这是领导人超速的成长能力;组织力,即领导人选贤任能、整合资源的能力;教导力,是领导人带队育人的能力;执行力,表现为领导人的超常绩效;决策力,是领导人高瞻远瞩能力的表现;感召力,更多地表现为领导人凝聚人心的能力。
二、气场力与领导力的区别
我们常常会错误地将领导力等同于气场力,这其实是不准确的。气场力最多只能算是管理的一部分,而不是领导力的本质。例如20世纪晚期最杰出的领袖之一特蕾莎修女,她并没有强大的所谓“气场力”,但她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决定了她的领袖地位,让追随者信任她并跟随她。
根据《领导力21法则》中的影响力法则,衡量领导力的真正尺度是影响力,而非气场。领导力决定一个人办事的效力,就像盖子法则所说,领导就像一个盖子,他的高度决定了水位的高度,领导的盖子越高他所领导的人的水位就越高。而气场力往往只是一种外在的表象,可能会给人一种威严或者压迫感,但这并不等同于真正能够让他人追随并实现目标的领导力。
三、领导力的形成与发展
领导力的提升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而非一日之功,这就是过程法则。善于学习首先让自己值钱,时刻准备等待机会的降临。领导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它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和积累。
在企业经营中,长久以来领导力被解析为最高经营干部或最高经营者的角色。作为企业经营者,领导力变成了“提出目标,赋予影响力,以非强制性的方法实现目标”的一种概念。各级管理者要改变心态、行为模式和价值观,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也就是领导力。而且领导力这一词汇中包含了价值观,评价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力,要看这个人具有的某种特定的价值能力。
领导力有不同的类型,如指挥型领导力,这是一种权威型的领导方式,领导者通过控制和指导下属来完成任务,适用于紧急情况和需要快速决策的场合;还有资源型领导力,是指领导者能够提供和调配组织资源的能力。不同类型的领导力在不同的情境和组织需求下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都与气场力有着本质的区别。
综上所述,领导力不是气场力。领导力有着丰富的内涵、多种能力构成、独特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的类型,这些都表明它与气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简单地将二者等同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