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定义的多元性
领导力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早期在20世纪初,穆姆福特将领导力定义为“某一个人或一些群体中的个人在社会现象的控制过程中的盖人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到了20世纪中叶以后,关于领导力的定义不断增多,西方学者统计20世纪就有超过350个定义,而实际数量远不止于此。
打开百度,能看到千百种关于领导力的定义。例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杨壮认为“领导力是职场人自身所渗透出的气质,而领导则是外界赋予的权利”;沃伦·班尼斯说“领导力就像美,它难以定义,但当你看到时,你就知道”。MBA百科的定义不太严谨,而百度百科相对严谨,但体现的是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的思维,从其定义能知道领导力的内容、过程及结果,却难以清晰把握效果。
二、传统定义中的领导力要素
从传统的一些定义来看,领导力包含诸多要素。一种常见的理解是,领导力就是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这意味着领导者需要有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合理安排人力、物力等资源,以高效达成目标。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领导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这体现了领导力的引领性,领导者要能为团队指明方向,带领团队走向新的领域或者达到新的高度。通用汽车副总裁马克·赫根对领导者的描述也从侧面反映了领导力的要素,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指出领导者要尊敬人们并且永远保持诺言,努力让聪明、有创造性的人在自己周围,为优秀、有天才的人们创造想要的工作环境,这表明领导力包含着对人的尊重、激励以及对人才的吸引等要素。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领导力是建立愿景目标的能力,是使自己与他人承诺于企业长期成功的能力,是激发他人自信心和热情的能力,是确保战略实施的能力。这涵盖了从目标设定、人员激励到战略执行等多方面的领导能力要求。
三、从影响力类型看领导力
影响力类型是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角色类型,可归纳为三种。首先是指挥型领导力,这是一种权威型的领导方式,领导者通过控制和指导下属来完成任务,适用于紧急情况和需要快速决策的场合。例如在军队作战或者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时,指挥型领导力能够迅速调配资源,下达明确指令,让下属高效执行任务。
其次是资源型领导力,即领导者能够提供和调配组织资源的能力。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清楚组织内部有哪些资源,如何合理分配资源以达到最佳效果。比如企业中的领导者,要能根据不同项目的需求分配资金、人力等资源。
四、以效果导向重新定义领导力
我们可以用效果导向的思维重新定义领导力概念,即带领他人创效的能力。这里的创效不仅仅是提升团队效率,还包含让员工轻松、安全、高效、优质地工作,尽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这一定义强调了领导力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效益,无论是对团队成员个人还是对整个组织。
例如在一个项目团队中,领导者如果只注重任务的完成而忽视员工的工作体验,可能会导致员工压力过大、工作积极性不高,最终影响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效益。而以创效为导向的领导力,则会在保证任务完成的同时,关注员工的需求,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五、领导力在不同层面的体现
领导力存在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在管理层,领导者需要领导团队达成企业目标;在课堂上,教师作为领导者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品德;在球场上,教练是领导者,要指挥球员比赛,制定战术;在政府中,官员要领导民众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在军队里,军官要带领士兵保家卫国;在上市跨国公司、小公司中,领导者要带领员工创造利润;甚至在一个小家庭中,家长也是领导者,要引导家庭和谐发展。这表明领导力是一种普遍存在且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能力,无论在何种规模、何种性质的团体中,都需要领导力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六、领导力与领导权力的区别
领导力不同于领导权力。权力分多种,如报酬权力(奖励,像完成销售指标后的提成)、强制权力(惩罚,如完不成销售任务扣绩效)、合法权力(组织或社会赋予的权力,如组长有权要求临时加班等)、专家权力(专业能力产生的影响力,如导师的论文修改意见)。而领导力更多的是一种影响力、号召力和引领能力。一个头衔或职务不能自动创造一个领导,仅仅拥有权力并不意味着具备领导力。例如一个靠强制权力管理员工的管理者,可能会让员工口服心不服,而真正有领导力的管理者能够让员工心悦诚服地跟随并积极工作。
综上所述,领导力是一种多维度、综合性的能力,包含目标引领、资源整合、人员激励、创效等多种内涵,在不同层面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与单纯的领导权力有着本质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