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队院校生长军官领导力的内涵
在探讨军队院校生长军官领导力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领导力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虽未形成“领导”与“领导力”权威统一的定义,但普遍认为领导是一种活动和过程,是一种影响力,是对组织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而“领导力”是“领导”的子系统,主要研究领导者的能力与能力结构,简单来说,领导力就是实现领导这一过程的能力。
对于军队院校生长军官而言,其领导力有着特殊的内涵。军校学员是军官队伍的后备力量,大部分将走上管理和领导岗位,是未来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军校学员领导力培养目标包含思想道德的感召力、着眼未来的前瞻力、强力有效的影响力、快速果敢的决断力、强力有效的控制力这五个方面。具备这些能力,才能把军校学员培养成为德、智、军、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真正具备领导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军队院校生长军官领导力的重要性
(一)适应现代军事发展需求
在现代战争中,作战形式日益复杂,对军官的领导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懂技术、能指挥、会管理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目标。未来在军队中承担主要作战指挥的军官大多出自“基础教育合训”培养模式,规范的通用学科本科学历教育和扎实的军事基础教育是初级生长军官教育的两个“平台”。生长军官必须具备领导力,才能在复杂的军事环境中有效地指挥作战,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二)解决当前军官任职存在的问题
从某师针对“4 + 1”干部在部队任职情况的调查报告来看,这些学员文化基础好、思维敏捷、创新意识强、发展后劲足,但相当一部分人存在军事素质弱、管理经验缺、吃苦精神差、思想波动大、适应周期长等问题。其中管理经验的缺乏,特别是缺乏基本的领导能力,导致基层日常活动组织和人员管控出现纰漏,这不仅影响部队战斗力,也阻碍个人的成长进步。所以,在军队院校培养生长军官的领导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环节。
三、当前军队院校培养生长军官领导力的方法及存在的不足
(一)现有培养方法
我军院校的模拟连骨干轮换制度是培育学员领导能力的一种方法。通过让学员担任模拟连骨干,在实际的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等活动中锻炼领导能力。
(二)存在的不足
1. 后劲乏力
部分学员离开骨干岗位后就失去了进一步锻炼的机会,已形成的领导能力会逐渐弱化。这说明我们在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学员领导力持续发展的关注,没有为他们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成长环境。
2. 重“人”轻“岗”
新任模拟连骨干的领导地位常常受前任的影响,其领导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并且缺乏对岗位的敬畏。这反映出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没有充分考虑岗位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以及不同学员在同一岗位上的发展需求。
四、国外军队院校培养生长军官领导力的经验借鉴
美国生长军官学校将学员依照年级的高低和领导能力培育中的表现分为四个等级,一般情况下,由高年级到低年级依次编为一至四等学员,表现优异和表现较差的学员,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升入上一等或降至下一等,四个等级学员以不同的肩章加以区分,执行不同的义务和责任。一等学员培育计划中明确规定,一等学员应当承担培养二等学员军士以及领导学员队达成校长和学员总队长拟订的目标的责任。这种分级培养和明确职责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员的竞争意识和领导潜力,同时也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员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培养路径。
五、提高军队院校生长军官领导力培养的建议
(一)目标引领
要重视对模拟连骨干领导能力的后续培养,为他们设置新的或者更高的发展空间。例如,可以根据学员的不同阶段和能力水平,制定分层级的领导力提升目标,使学员在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从而形成领导能力发展的良性环境。
(二)制度增强
对原有的模拟连骨干选拔任职制度进行优化。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职责的岗位供学员成长锻炼,让学员能够适应不同领导岗位的要求。比如,除了现有的模拟连骨干岗位,可以增设一些特殊任务岗位或者跨部门协作岗位,拓宽学员的领导视野和能力范围。
(三)绩效促使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学员在领导岗位上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根据绩效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如表彰优秀学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等,从而激发学员提升领导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军队院校生长军官领导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深入理解领导力的内涵,认识到培养的重要性,正视现有培养方法的不足,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从目标、制度、绩效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生长军官的领导力,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未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