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复制领导力的内涵
可复制领导力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观念中被神化的领导力概念。在过去,很多人认为领导力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仿佛是天生的,无法通过学习获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例如樊登的领导力课程就证明了,众多创业者和企业老板通过学习提升了领导力,进而带动了企业的切实发展。
从本质上讲,可复制领导力的关键在于工具化。西方的大企业如可口可乐、宝洁等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它们将工作拆分成具体的、可完成并能检验的步骤,员工接受相应训练后按步骤操作,这使得员工效率提高,领导的领导效果也显著提升。这种工具化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被复制,能够轻松地传递给其他人,从而实现领导力的永续发展。而且,即使有员工流失,也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为新员工可以及时补上,保证领导力环节的连贯性。
二、领导力与员工执行力的关系
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这是一个容易被很多领导者忽视的关系。有些领导者一心只想提升员工的执行力,却没有意识到只有自身领导力提升了,员工的执行层面才可能高效表现。日本企业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注重从领导层面出发,通过提升领导力来带动员工执行力的提高。
三、可复制领导力中的情绪观察要素
- 目光接触
- 在管理者与员工的交谈中,目光接触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如果员工在交谈时视线始终集中在管理者身上,这表明他尊重上级,对所谈问题也十分重视。相反,如果员工在交谈中不正视管理者的目光,很可能是对正在谈论的话题不感兴趣。这就提醒管理者要关注员工的目光,从而调整谈话内容或者方式。
- 手势
- 手势也是反映员工情绪和心理状态的重要信号。例如,一个人在撒谎时会抚摸自我安慰区,女性的自我安慰区是胸口,男性的自我安慰区是脑后。管理者可以通过观察员工的手势动作,初步判断员工话语的真实性或者员工的心理状态。
- 腿部动作
- 腿部动作同样能反映员工的情绪。如果员工在交谈时腿部放松,说明他此刻心理比较放松。要是员工跷着二郎腿,同时手交叉在胸前,这意味着他非常生气或者反对管理者的观点。而员工一直在抖动自己的双腿,则说明他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管理者可以根据这些腿部动作,及时调整与员工的交流策略。
- 空间距离
- 不同的空间距离代表着不同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亲密距离小于45厘米,一般是亲人、爱人之间的距离;46厘米至120厘米大多是熟人和朋友之间的距离;120厘米至360厘米是典型的社交距离,适用于社交场合或者工作场合;360厘米以上则是公众演讲的距离。管理者要注意与员工之间的空间距离,合适的距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
四、可复制领导力在情绪管理中的应用
- 用认同化解对方的失控情绪
- 管理者在面对情绪失控的人时,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对方说“是”。就像对待闹情绪的孩子,通过引导让他承认自己的情绪,使其意识到自己的状态。这在企业管理中同样适用,当员工情绪失控时,管理者通过引导员工认同某些观点,逐步化解他们的不良情绪。
- 避免用绩效考核代替反馈
- 很多企业存在用考评代替指导和沟通的不良倾向,对直接的沟通和反馈重视不足。管理者的任务应该是帮助员工完成任务,做好平日里的辅导。而不是仅仅依赖绩效考核来管理员工,因为这样会忽略员工的情绪需求和成长需求,不利于领导力的有效发挥。
五、可复制领导力与情绪相关的其他方面
- 思维的勇敢性与情绪的关系
- 思维的勇敢性,即敢想敢做,像瓦特发现蒸汽机,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等。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的杏仁核会出现“打或者逃”的反应。当面临巨大压力时,杏仁核的这种反应会更强烈。而管理者在领导过程中,需要具备思维的勇敢性,同时也要关注员工在面对工作压力等情况下的情绪反应,避免利用员工的贪婪和恐惧来管理,倡导克己复礼为仁的理念,促进员工大脑皮层低压状态的发育,防止因为压力过大导致海马体受损等不良状态。
- 沟通视窗中的情绪因素
- 沟通视窗包括隐私象限、盲点象限、潜能象限和公开象限。在隐私象限中,管理者要注意正面沟通,避免误解,尊重员工的隐私,这有助于维护员工的情绪稳定。公开象限的扩大意味着一个人不断成长,也能增强在团队中的可信度。管理者通过扩大自己的公开象限,获得成员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提升领导力,而这一过程也与情绪管理息息相关,因为信任和尊重是影响员工情绪的重要因素。
可复制的领导力与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管理者只有深入理解这些联系,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力,提升团队的整体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