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复制领导力的内涵
可复制的领导力意味着领导力并非是少数人天生具备的特质,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能力。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众多的创业者和企业老板通过参加领导力课程,切实提升了自身的领导力,从而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传统的领导力侧重于对被领导者的约束和控制,而可复制的领导力打破了这种局限。
西方的大企业如可口可乐、宝洁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它们采用工具化的管理方式,将工作分解为可完成和检验的步骤。员工经过训练后按照步骤工作,这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也显著提升了领导的领导效果。这种工具化的领导力是可复制的,可以传递给其他人,确保了领导力的永续发展,同时也能避免因员工流失带来的业务停滞风险。
二、员工执行力与领导领导力的关系
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这是可复制领导力中的一个关键理念。很多领导者陷入提升员工执行力的迷思,却忽略了自身领导力的提升才是根本。日本企业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日本企业中,领导给员工交代工作任务时,会交代五遍。第一遍把事项交代清楚;第二遍要求员工复述,确保员工听到了正确的内容;第三遍和员工探讨事项的目的,让员工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第四遍做应急预案,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五遍要求员工提出个人见解,这既能激发员工的思考,又能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做事的目的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流程,可以减少后续失误,避免“重做”这种企业最大的非必要成本。
三、团队目标管理与领导力
(一)目标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说到底是目标管理。企业的目标管理体系由方向型目标、过程型目标和理性清晰的具体目标构成。管理者在这个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管理者是方向型目标的践行者和推动者,要为团队指引方向;是过程型目标的制定者和维护者,确保目标执行过程的顺利;是具体目标落到实处的保证者,关注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目标管理的难题与应对
目标管理存在四大难题。首先是成员参与度不够和执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可能导致目标无法有效执行。其次是要谨防管理层“拍脑袋”设置目标,目标的设置需要科学合理。再者,资源匮乏并非限制目标设置的重要因素,但目标拆分不合理会导致新指标不能很好地指导公司发展方向。最后,上层下发的目标总变化,针对这种情况,“理解企业决定”和“提前准备预案”是最佳办法。
(三)明确量化目标的重要性
明确量化的目标才是好目标,这里可以运用SMART法则。同时,还可以套用公式制定团队目标,即目标书写 = 动词 + 任务 + 指标 + 目标。并且,目标管理的标准化也很重要,建立“目标管理模型”需要五个步骤。
四、打造团队一致性与领导力
(一)团队一致性的重要性
团队就像“球队”,目标就是“赢球”,团队的存在是为了达成使命,需要每个成员齐心协力。一致性在团队内部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任何一个员工需要反馈的时机,都是打造团队一致性的好时机。例如员工离职时,这是向员工传递一致性理念的绝佳时机;发奖金时,要让员工明白“你做的工作跟团队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因此会得到奖励”。确定团队和员工的目标一致为最高原则之后,团队管理者对员工提出要求就顺理成章了。当各成员都认可目标一致性的原理时,1 + 1就会产生大于2的效果,这种一致性能够有效激发团队成员挖掘自身的潜能,不断鞭策自己进步,最终实现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双赢”。
(二)将员工工作转化为员工自主意愿
要想提升个人职业价值,不断学习是最快的捷径,不学习就不会有进步。团队管理者严格管理团队成员,是对成员的工作时间负责,是为了成员可以更快地增值,拥有更强的职场竞争力。管理者要把自己想要让员工做的事,变成他们自己想要做的事。首先要强化员工为自己工作的观念,因为员工的观念——为自己工作还是为老板、企业工作,直接决定了他们工作的结果,也就决定了团队管理工作的成败。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帮助员工看见工作为他们带来的改变,让他们相信。其次可以用共同的目标管理,虽然我们无法让大家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但可以让大家拥有共同的目标,让员工看到目标实现后可能带来的变化,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五、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及其他要点
(一)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理解领导和管理的区别对于可复制的领导力至关重要。这两者在职能、侧重点等方面存在差异,明确这些差异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发挥领导力。
(二)沟通视窗与管理者角色
沟通视窗的概念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情况,从而调整沟通策略。同时,明确管理者的角色,有助于管理者找准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更好地履行职责。
(三)领导力技术
掌握相关的领导力技术,是提升领导力的关键。这些技术包括如何与员工有效沟通、如何激励员工、如何进行团队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运用这些技术,管理者可以将每名员工变成团队的战略合作者,改变过去靠严格约束管理员工的方式,实现靠相互吸引来管理员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