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复制领导力的概念与内涵
可复制领导力是一种突破传统观念的领导力理念。传统上,领导力往往被认为是少数人天生具备的能力,要么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要么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管理实践打磨而得。然而,可复制领导力强调领导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例如《可复制的领导力》一书中提到,领导力并不只是依靠天赋,通过后天学习也是可以获取的。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可复制领导力有着重要意义。在过去,企业管理员工更多靠的是严格约束,而现在则靠的是相互吸引。可复制领导力有助于企业在人员管理上实现从约束到吸引的转变。在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中,人员流失时随时都会有合格的管理者站出来,填补空缺职位,让企业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营,这便是可复制领导力在企业中的体现。
二、可复制领导力活动中的重要工具与方法
- 工具化理念
西方社会在可复制领导力方面走在前面,像可口可乐、宝洁这样的大企业,讲究的是工具化。它们把工作拆分成可以完成并检验的步骤,员工接受训练,按照步骤行事,有条不紊。这种工具化的“工作步骤”就是一种领导力工具,它是可以复制的,可以轻松传递给下一个人,实现领导力的永续发展。掌握了这样的领导力工具,企业就不必担心某一个高管离开导致业务停滞不前,因为会有新的员工及时补上,保证领导力的环节不断、不乱。
- 沟通视窗
沟通视窗包含四个象限,即隐私象限、盲点象限、潜能象限和公开象限。隐私象限是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部分,内部又分为不同层次,最深处是不可告人的秘密,还有如对同事的不满等不好意思开口的事,以及忘了说的秘密也就是“知识的诅咒”。盲点象限是他人知道但自己不知道的部分,需要借助他人帮助来消除。潜能象限是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的部分,代表着潜力。公开象限则是自己和他人都知道的部分。这四个象限之间可以互相转化,通过对沟通视窗的理解和运用,可以提升领导力。
- 提升员工执行力的方法
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日本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日本企业中,领导给员工交代工作任务,一般需要交代五遍。第1遍,交代清楚事项;第2遍,要求员工复述;第3遍,和员工探讨此事项的目的;第4遍,做应急预案;第25遍,要求员工提出个人见解。经过这样的复杂流程,可以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做事的目的和方法,减少后续失误的可能,避免徒劳无功,防止“重做”的风险。
三、可复制领导力活动的实践案例与成果
- 樊登读书会相关活动
樊登读书会在推广可复制领导力方面开展了众多活动。例如,2019年11月30日某高校校团委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与樊登读书会吉林华章授权点共同举办了“创青春”青年创业大讲堂-可复制的领导力培训课程。活动的理念是互联网时代放大了每个人的能力,让每一个知识工作者都成为管理者,领导力成为每个人生存、发展所需的硬技能。活动目的是告诉同学们领导力是可复制的,呈现“生产领导力的流水线”,改变依赖能人、天才的领导模式,帮助同学们成长为合格的领导人。还有筑梦·创享空间联合樊登读书咸阳运营中心举办线下阅读交流会,讲师阿乐老师为创业者分享领导力方法等。
- 企业受益情况
《可复制的领导力》的培训在国内逾千场,华为、海尔、苏宁、捷贝等企业都从中获益匪浅。如某企业学员吴婷作为项目培训对接人,把领导力工具应用到公司和家庭中,收获满满幸福感。在她所在的公司2022年11月底到12月中组织的为期一个月的可复制领导力学习会中,25位小伙伴参加,基本覆盖了公司所有部门,虽然开始时大家有压力,但最终都有所收获。
四、开展可复制领导力活动的建议
- 明确角色定位
管理者在团队中有三种角色定位:下层执行、中层管理、上层领导。下层执行要使命必达;中层管理要面面俱到;高层领导要营造氛围。管理者要学会放手,让团队自我进化,按照下属的不同特长和能力水平进行分工和角色定位,设定好工作流程和标准化后,就让团队自行运转,领导人只要在必要时机出手即可。
- 加强沟通与互动
在可复制领导力活动中,要注重沟通。一方面要减少隐私象限中的“知识的诅咒”,确保信息准确传达;另一方面要借助他人来发现自己盲点象限的问题。同时,要挖掘潜能象限的潜力,扩大公开象限。在活动中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来增进成员间的默契与领导力,如在高校的可复制领导力培训课程中的破冰游戏,调动了全场氛围,培养了同学间的默契与领导力。
- 持续学习与改进
可复制领导力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持续关注领导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阅读相关书籍、进行经验交流等方式不断学习新的领导力工具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改进自己的领导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