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复制领导力的概念解读
可复制的领导力打破了人们对于领导力是一种神秘的、与生俱来的能力的传统认知。在过去,很多人认为领导力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只属于少数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可复制的领导力强调领导力是可以学会的。例如,西方的大企业如可口可乐、宝洁等,它们将工作进行工具化处理。把工作拆分成一个个可以完成并且能够检验的步骤,员工接受相关训练后按照这些步骤开展工作,这样的体系下员工效率提高,领导的领导效果也显著提升。这种工具化的模式就是可复制领导力的体现,它可以轻松地传递给其他人,使得领导力能够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的重要意义在于,企业不会因为某个高管的离开而导致业务停滞不前,新的员工可以通过掌握这些工具迅速补上,保证领导力环节的连贯性。
二、员工执行力与领导力的关系
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这是可复制领导力中的一个关键关系。有些领导者常常陷入提升员工执行力的迷思,却忽略了这一本质关系。实际上,只有领导提升了领导力,才能够带来员工在执行层面的高效表现。日本企业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日本企业中,领导给员工交代工作任务时,一般需要交代五遍。第1遍,交代清楚事项;第2遍,要求员工复述;第3遍,和员工探讨此事项的目的;第4遍,做应急预案;第5遍,要求员工提出个人见解。通过这样的流程,能够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做事的目的和方法,从而减少后续失误的可能,避免徒劳无功和“重做”的风险。这表明,领导在工作任务传达过程中的领导力展现,直接影响到员工的执行效果。
三、可复制领导力的能力构成
在互联网时代的职场中,领导力已成为个人综合实力的体现,它涵盖了多种能力。不仅仅包括智商、情商,还涉及决策判断、逻辑分析、沟通表达等能力。通过对樊登老师《可复制的领导力》一书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领导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系列可训练、可模仿、可践行的能力。例如在沟通方面,沟通视窗中的四大象限就与领导力息息相关。这四大象限分别是公开象限(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内容)、隐私象限(只有自己知道的部分)、盲点象限(他人知晓而自己认知不到的部分)、潜能象限(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的部分)。领导者需要在这些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以更好地发挥领导力。
四、提升可复制领导力的实践要点
首先,要明确领导力是可以标准化的。西方在领导力培训方面与国内有一定区别,世界500强大型公司和草根创办的公司在标准化培养人才上也存在差异,但都证明了领导力可以通过理性的流程梳理出来。例如,企业可以制定明确的管理规范、财务管理规范和会计核算规范等,像公司成立后根据公司法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这些规范,同时制定各岗位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司的财务管理,完善财务核算流程,这样可以使公司的运营有章可循,也为领导力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领导者要学会角色定位,避免亲力亲为。衡量一个管理者能力的高低,不仅仅在于他自身的业务能力,更在于他能否有效地领导团队。管理者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合理分配任务,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而不是事事亲为。
可复制的领导力为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无论是企业的领导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应该深入理解其内涵并积极实践,从而提升个人综合实力,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