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领导力主体的多元性
在传统观念中,当提及课程领导力时,往往将其主体单一地归结为校长。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我们认识到课程领导力的主体是多元多维的。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一个良好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各个层面人员的共同努力。
从学校的组织结构以及育人点位的人力资源分配来看,课程领导力应当分解出校长、中层干部和教师这三个重要维度。这三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所学校的课程领导力。例如,校长的课程设计力为课程体系搭建起整体框架,中层干部的管理评价力确保课程的有效管理与质量评估,教师的执行服务力则将课程内容传递给学生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服务。
此外,课程领导力的主体还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的这些人员。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概念逐渐被重视,这一共同体包括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等。学生作为课程的直接体验者,他们的反馈和需求对课程的改进有着重要意义;家长参与到课程建设中,能够从家庭和社会的角度为课程提供更多元的视角和资源。
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校长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处于全面领导的地位,其课程领导力具有独特的内涵,主要指向“彰显学校文化的课程设计力”。
校长需要以环境为抓手,设计出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认同和秉承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是一种系统性的组织文化。这种文化虽然潜隐在师生内心,但却深刻地支配着人的思想意识,引导着师生的行为方式。优秀的学校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优质的学校课程,学校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本质上就是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和执行。例如,校长可以通过校园环境的布置,如在校园中设置文化长廊,展示学校的历史、办学理念、优秀校友事迹等,让师生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学校文化的熏陶。同时,校长在课程设计时,要将学校文化融入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比如,在课程目标中体现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在课程内容里融入与学校文化相关的素材,在课程评价时考量学生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和践行程度。
三、中层干部的课程领导力
中层干部在课程领导力体系中承担着管理评价力的重要角色。他们是校长课程理念和教师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中层干部要确保学校的课程管理工作有序进行。这包括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例如合理安排不同学科的教学时间、教学场地等资源。同时,他们要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协调解决。在课程评价方面,中层干部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力发展、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因素。例如,中层干部可以组织教师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成果展示、小组合作评价等。而且,中层干部还要根据评价结果,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建议,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提升课程的整体质量。
四、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教师作为课程领导力的主体,其课程领导力的本质是一种在专业实践中的关系性存在。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有成为课程领导者的潜能和权利。
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教师在课程实践中要以主动协同他人为基本行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需要与同事合作,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例如,在学科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其次,教师要以辨识、选择、行动推动课程落实。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辨识和选择,确定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通过有效的教学行动将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再者,教师要以凝聚、激励、支撑为中心优化课程制度和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等方式,凝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撑,如学习资源的推荐、学习困难的辅导等。最后,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判断准绳,开展评价、对话与反思。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并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调整教学策略。
五、多主体课程领导力的协同发展
校长、中层干部和教师在课程领导力方面虽然各有侧重,但只有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学校课程建设的整体目标。
校长的课程设计需要中层干部和教师的积极响应和有效执行。校长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要通过中层干部的管理和协调,传递给教师,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层干部要在校长和教师之间起到良好的沟通和协调作用,将校长的决策准确传达给教师,同时将教师的需求和问题反馈给校长。教师则要在校长和中层干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例如,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校长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框架,中层干部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研讨,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课程实施建议,然后中层干部进行汇总和整理,反馈给校长,校长根据反馈进一步完善课程方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促进了课程领导力的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领导力的主体是多元的,各个主体在课程建设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促进各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才能构建出高质量的学校课程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