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孩子领导力的重要基础。正如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孩子到了初中、高中还依赖外在力量推动,那自我驱动力就存在问题。家长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从内心渴望成为优秀的人,这种力量才能感染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多为孩子创造自我决策、自主选择并且对自己事情负责的机会。例如在选择兴趣班时,不要直接替孩子决定,而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并且告诉孩子一旦选择就要坚持,自己对这个选择负责。这有助于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为提升领导力奠定基础。
二、提升孩子时间规划能力
首先要让孩子正确认识时间。孩子只有了解时间的概念和价值,才能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接着,家长要逐步给孩子创造自己安排时间的机会。普通孩子的时间往往比较零碎,做事缺乏规划,而优秀孩子会把时间看成一个整体,合理计划安排,每个阶段相互助力。比如在做假期作业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制定一个时间表,将作业按照科目和难易程度分配到每天的不同时间段,让孩子按照计划执行,并且让孩子意识到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任务会带来的后果,如不能参加期待已久的户外活动等。这样孩子就能逐渐学会提前规划,科学合理分配时间,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事情,这也是领导力在自我管理方面的体现。
三、锻炼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对于领导力至关重要,很多优秀的领导者都是沟通高手。沟通技巧是可以学习和训练的。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学习与人沟通交流,从早期的肢体语言到后来的语言表达。沟通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在生活各方面都更具优势。在培养孩子沟通能力方面,家长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例如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交活动,像学校的小组讨论、社区的公益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会遇到不同的人,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在家庭中保持良好的沟通氛围,当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时,家长要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让孩子感受到沟通的重要性。
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领导力的基础,只有自信的孩子才能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一是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果,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例如孩子在绘画比赛中获得了奖项,家长要表扬孩子的绘画天赋和努力练习的态度。二是让孩子参加有挑战性的活动,像学校的知识竞赛或者社区的志愿者服务等,这些活动能让孩子发现自己的潜力,从而增强自信心。三是给孩子提供尝试新事物的机会,如让孩子学习一门新的外语或者参加一个新的运动项目,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
五、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孩子拥有领导力必不可少的要素。家长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比如孩子自己的房间,让孩子自己整理,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能直接看到成果,这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同时,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家庭事务的决策权,如家庭聚餐的地点选择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责任感。另外,家长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如让孩子当一天的“家庭小管家”,安排家庭的各项事务,家长作为助手听从孩子指挥,这能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到责任的含义。
六、让孩子有挫折体验
生活中不要事事满足孩子,要让孩子体验挫折,明白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收获。在现代社会,挫折是常态,孩子越早接受挫折教育越好。例如孩子想要一个新的玩具,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完成一定的家务或者达到某个学习目标来获取。此外,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也非常重要,如果能参加体育比赛就更好了。在体育活动中,孩子会面临输赢,这对他们心智是一种磨炼。发达国家重视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就是因为体育成绩突出往往代表着具有成就事业的品质,孩子在比赛中学会调整心态,这对他们在生活中的认知有很大帮助。
七、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开阔孩子的视野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家长不要总是直接给孩子答案,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多思考。例如在解答数学题时,可以给孩子几种解题思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要把孩子训练得过于听话,要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当孩子的视野开阔了,见得多了,思维就会变得更加灵活,创新能力也就逐渐提升了,这对于孩子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八、教会孩子倾听和表达
领导能力强的人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在交流中获取有用信息来提升自己。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倾听,例如在家庭讨论中,当别人发言时,要求孩子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同时,家长也要教会孩子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家长要善于表达自己,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如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想法。另外,家长还要学会激励孩子,让孩子乐观面对生活,并且培养孩子的激励素养,如让孩子在学校每天激励两三个人,这样有助于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领导力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