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领导力五力模型概述
教师领导力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课题组提出的领导力五力模型,教师领导力的组成要素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首先是教师的前瞻力。这一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把握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学生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等方面。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教育也在不断变革。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当下的教学内容,而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例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融入生活的各个角落,教师就需要预见未来社会对人才在这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从而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相关知识,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教师在一定时期内率领并引导学生朝一定方向前进,教学周期如三年一循环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的潜质,捕捉教育契机,提前规划教学活动,制定长、短期目标,做到未雨绸缪。
其次是教师的感召力。这主要是指教师在人格魅力与学科知识魅力方面吸引学生的能力。教育是良心事业,崇高的师德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首要因素。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会淡泊名利、敬业奉献,能够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全心爱生、真心育生。这样的教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尊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也至关重要,它可以将繁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神奇,无形的知识变得有形可感,进而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二、教师领导力五力之影响力、决断力与控制力
教师的影响力主要指教师在人格、专业知识等方面影响学生的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在人格方面,教师的正直、善良、坚韧等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在专业知识上,教师深厚的学科知识储备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敬畏和探索的欲望。例如,一位历史老师如果能旁征博引,将历史故事和人物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就会对历史学科更感兴趣,并且在知识的获取和理解上更加深入。
教师的决断力主要是指教师在针对教学实施中的各种问题和突发事件而进行快速和有效决策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比如,在讨论环节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话题,可能会引发激烈的争论甚至偏离教学主题,这时教师就要迅速做出决断,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思考方向或者将这个话题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既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教师的控制力主要指教师对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的控制能力,在教学中表现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能力、已定教学计划的执行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等。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教师要能够控制课堂节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控制好小组讨论的时间、方向,避免出现讨论过于拖沓或者跑题的现象,并且在小组汇报后能够及时总结和点评,推动教学进程。
三、教师领导力五力的相互关系与综合作用
教师领导力的这五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前瞻力为其他四力提供了方向指引。教师只有准确把握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才能在人格魅力塑造、对学生的影响、决策以及教学过程控制等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如果前瞻到未来社会对创新能力的高度需求,教师就会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遇到与创新教学相关的问题时能果断决策,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控制好创新教学的节奏和方向。
感召力是教师发挥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的重要基础。一个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教师,更容易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当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科知识魅力吸引学生时,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引导,教师在做出决策和进行教学过程控制时也会更加顺利。例如,学生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上他所教的课程,在课堂上会更积极地响应教师的要求,教师在管理课堂、组织教学活动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影响力则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运用控制力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发挥着影响力。而在面临需要决断的情况时,教师的影响力也会影响决策的结果。例如,教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其平时在学生心中建立的影响力会决定学生对教师处理结果的接受程度。
决断力和控制力是实现教师领导力的重要保障。在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需要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前瞻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教师领导力的五力模型从不同方面概括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具备的能力。教师只有全面提升这五方面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力,引导学生成长,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