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意识相关试题分析
在基层领导力中,问题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从试题中可以看出,对于问题意识存在着正确与错误的理解。例如,我们不应成为“救火员”式的管理者,而应培养问题意识,避免沉浸在救火文化中,要成为“航海员式的管理者”。这意味着我们不能总是被动地应对问题,而是要有前瞻性,像航海员一样规划航线,提前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准备。
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如果总是充当“救火员”,那么就会陷入一种忙碌却低效的状态。因为当问题已经发生到需要紧急扑救的程度时,往往已经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而“航海员式的管理者”能够通过对全局的把握,提前调整策略,避免问题的发生或者将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分析问题的方法:5WHY分析法与鱼骨图法
(一)5WHY分析法
5WHY分析法在使用时有明确的要求。在分析问题的原因时,不能只从自身之外的方面找原因,而应尽量从自身方面找原因,不要相互踢皮球,并且要找可控的因素,因为这些才是我们能着手去改进的因素。这是因为如果只把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那么我们自身就很难做出改变来解决问题。例如在一个团队项目中,如果项目进度延迟,只说是因为外部供应商供货不及时,而不考虑自己是否提前做好了沟通和应急预案,那么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依然无法解决问题。
(二)鱼骨图法
鱼骨图法的步骤是确定需分析问题 - 确定关键类别 - 讨论所有可能原因 - 筛选重要因素,归纳根本原因。这种方法更加强调对问题的全局思考。例如在分析产品质量问题时,我们可以把“产品质量”作为需要分析的问题,然后确定如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关键类别,接着在每个类别下讨论所有可能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最后筛选出重要因素并归纳出根本原因。通过这种全局思考的方式,可以全面地分析问题,避免遗漏重要因素。
三、头脑风暴的适用场景
头脑风暴不适用于所有场景。它适用于一场需要大量构思和创意的会议。因为头脑风暴的核心是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让大家在一个开放、自由的氛围中提出各种想法。但在一些需要严谨逻辑分析或者有明确答案的场景下,头脑风暴可能并不适用。比如在财务核算或者法律条文解读等场景中,需要遵循既定的规则和方法,而不是依靠创意构思。
四、价值观 - 行为准则与法律法规意识
(一)价值观 - 行为准则
在基层领导力中,价值观 - 行为准则是引导员工行为的重要方面。像“客户无错”“无功即过”“敢为人先”“诚信礼廉”等准则,都是在塑造一种积极向上、符合企业或组织文化的行为模式。例如“客户无错”这一准则,要求员工在面对客户的投诉或者问题时,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与客户争辩对错,这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维护企业形象。
(二)法律法规意识
好班长还会提醒班员时刻注意一些法律法规,如禁止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禁止结伙斗殴、禁止滋事行为等。这是因为在基层工作中,员工的行为不仅代表个人,也会影响到整个团队和组织的形象。如果员工违反了这些法律法规,不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还会给团队带来负面影响。
五、目标管理与任务管理方法
(一)目标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的方法包括设定目标、目标分解等。设定目标是明确工作的方向,而目标分解则是将大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可操作、可衡量的小目标。例如企业的年度销售目标为1000万,那么可以分解到每个季度、每个月,甚至每个销售人员身上,这样可以让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工作目标,并且可以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调整和评估。
(二)任务管理方法
任务管理的方法有计划、执行、检查、优化。在计划阶段,要明确任务的内容、时间、责任人等;执行阶段则是按照计划开展工作;检查阶段是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优化阶段是根据检查结果对任务进行调整和改进。这四个环节形成一个循环,不断提高任务的完成质量。
六、班后点评/班组例会实施要点
班后点评/班组例会实施要点包括工作点评、分析提升、问题解决、优化提升。工作点评是对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优点和不足;分析提升是通过对工作过程和结果的分析,找到可以提升的空间;问题解决是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优化提升则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七、沟通原则与客户沟通要素
(一)沟通原则
沟通的原则包括积极聆听、清晰陈述、采纳不同的观点、表达简述。积极聆听是要认真听取对方的意见和想法,不打断;清晰陈述是要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采纳不同的观点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不同的意见;表达简述是要避免冗长、复杂的表述,让对方能够快速理解。
(二)客户沟通要素
客户沟通要素有主动、亲切、诚信、专业、素养。主动与客户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和问题;亲切的态度可以拉近与客户的距离;诚信是建立长期客户关系的基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让客户信任;良好的素养则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
八、汇报相关要点
(一)汇报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汇报是非常重要的。“汇报”能让老板清楚了解你目前的工作进度,面对一个汇报得不好的员工,老板很难做出“这个员工对项目掌握度很高”的判断,“汇报”得好不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在老板心目中的品牌形象。这说明汇报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工作内容,更是展示自己工作能力和态度的一种方式。
(二)汇报陷阱
在汇报中存在一些陷阱,如没有框架、调入细节、仓促回应、内容太多等。没有框架会让老板不知道汇报的重点和结构;调入细节会使汇报缺乏宏观性;仓促回应可能导致回答不全面或不准确;内容太多则会让老板抓不住关键信息。
(三)主管听取汇报的需求
主管听取汇报的主要需求包括对整个汇报有掌控感、了解成果或掌握重点、问题疑问能获得答案(或回应)等。这就要求员工在汇报时要站在主管的角度思考,满足这些需求。
九、领导者的转型要点
(一)领导者的转型方面
从个人贡献者晋升为领导者,需要在工作理念、时间管理、领导技能等方面实现成功的转型。在工作理念上,过去为自己负责,现在要为团队负责;在时间管理上,要将时间精力重点转为放在辅导员工、团队协作、任务规划与决策等方面;在领导技能上,要不断培养新能力,不能因为过去业绩出色、能力过硬就认为到了领导岗位上无需再提升自己。
(二)新人主管的检查清单
新人主管的检查清单不能在上任之初一次性收集好就不再更新。因为随着工作的开展,会不断有新的情况和问题出现,需要持续完善检查清单。例如在检查清单中应该包含“我”的责任、组织的问题、经理的期待等内容,如果遗漏了这些内容,就可能会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如团队成员不回复邮件或回复很慢等情况。
十、理性思考能力与决策相关要点
(一)理性思考能力
在决策中,领导者需要展现理性思考能力。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习惯或依赖于直觉判断,需要通过不断的自我提醒与反省,才能有助于克服此困难,这属于缺乏自觉的情况。因为直觉式思考的过程过短过快,使决策者不容易意识到当中思虑不周的地方,所以在影响重大的决策上,决策专家都会呼吁应避免依赖直觉式思考做判断。
(二)决策的步骤
做决策的第一步是搞清楚决策目标。在理清决策目标时,可以列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决策目标、询问该决策重要利益相关人的目标、询问最近做过类似决策的人做类似决策时应考虑什么目标等。不能因为一开始觉得自己知道目标是什么了,就无需费时深思熟虑,同时在工作中做决定时,需要考虑那些关键利益相关人对决策的期望。
十一、绩效管理循环与敏捷管理
(一)绩效管理循环
正确的绩效管理循环顺序是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评、结果使用。绩效计划是设定绩效目标和标准;绩效实施是在日常工作中执行绩效计划;绩效考评是对绩效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估;结果使用是将考评结果应用于薪酬调整、晋升等方面。
(二)敏捷管理
敏捷管理具有一些特点,如更加注重员工个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以目标为导向,更关注最终产出等。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敏捷管理更适应现代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项目需求。例如在软件开发项目中,敏捷管理可以让团队成员更好地协作,快速响应需求的变化,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