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性与领导力的关系
(一)个性对领导力的影响
个性在领导力的发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个性中的积极因素能够有力地推动领导力的提升。例如自信这一性格特质,就像马云在创建阿里巴巴时,他对自己商业理念的高度自信,这种自信能够传递给团队成员,让成员们对他产生信任感,从而愿意追随他去开拓未知的电商领域。乐观的性格也有助于领导力的发挥,在创业公司面临资金紧张这种困境时,乐观的领导者能激励团队成员看到希望,积极寻找解决资金问题的办法,而不是被困难吓倒。
然而,个性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却会对领导力产生阻碍。过于急躁的领导者在决策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导致决策失误。比如有些企业领导者急于推出新产品,却未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结果产品投放市场后反响不佳。过于谨慎的性格也存在问题,这类领导者往往担心风险而不敢大胆尝试,可能会错过一些发展的机会。
(二)领导力对个性的反作用
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的个性也会受到领导力发展需求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原本内向的领导者,在需要频繁与外界沟通、拓展业务时,可能会逐渐变得外向和善于交际。同时,随着领导力的发展,领导者在性格上会变得更加坚韧。当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时,他们不断克服困难,这使得他们的性格更加坚强,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二、个性阻碍领导力的具体表现
(一)争强好胜
典型的成功高管往往争强好胜,这种求胜心在很多时候未必符合其最大利益。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不惜成本地去“赢”,这一深层的内在心理需求几乎是“造成所有行为问题的根源所在”。无论是重要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还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他们都想赢。这种过度的争强好胜可能会让领导者偏离目标,付出不必要的代价,从而影响领导力的有效发挥。
(二)画蛇添足
部分领导者在每次讨论中都想完全发表自己的意见,会情不自禁地修改同事或下属已经成熟的想法。他们很难耐心倾听他人,即便听也会事先声明“你说的我都知道”或者“我知道有种更好的方法”等。虽然他们的反馈可能会完善某些想法,但却会使其他同事和下属的积极性、承诺和责任感逐渐下降,这对领导力的提升是不利的。
(三)习惯评判
有些领导者习惯于评判和给他人打分,总是以自己的标准作为通用标准。评判别人实际上是把别人推开,限制了自己成功的机会。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领导者不应该把自己的世界观强加给别人,因为对自己有用的不一定对别人适用。
三、克服个性阻碍提升领导力的途径
(一)自我认知
领导者首先要对自己的性格有清晰的了解,可以借助DISC测试等性格测试工具深入认识自己的性格类型及其特点,明确自己在领导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同时,领导者要具备较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例如性格冲动的领导者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在情绪激动时做出错误决策。
(二)团队适配
领导者要了解团队成员的性格,因为不同性格的成员在团队中有不同的作用。领导者应根据成员的性格特点分配工作任务,如安排细心、耐心的成员做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让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成员负责创新和策划工作。
(三)品质培养
1. 培养果敢品质
领导者要从内心克服对风险的恐惧,勇敢面对各种决策情境。可以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如快速决定一些事情的选择,逐渐养成果敢的习惯。在团队事务决策时,基于已有信息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像在项目选择合作伙伴时,对潜在伙伴初步评估后就果断确定合作对象,而不是反复犹豫。
2. 建立自信
建立自信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足够能力时,自然会散发出自信。另一方面要注重外在形象和表达的训练,在与团队成员交流时保持良好姿态,声音洪亮清晰地表达观点,如在团队演讲时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以自信的姿态上台阐述想法。
3. 学会保持适当距离
领导者要在与员工的关系中找到亲近和威严的平衡点。在工作场合按规章制度办事,员工犯错时及时给予公正批评和指导,如要求员工遵守工作纪律,违反时严肃对待。在工作之余可以适当参与员工活动,增进团队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