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内涵
领导力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概念。从本质上讲,它是在管辖范围内,充分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成本办成事并提高团体办事效率的能力。它涉及到建立愿景目标、使自己与他人承诺于企业长期成功、激发他人自信心和热情以及确保战略实施等多方面能力。
例如在企业经营中,领导力可以被解析为企业的最高经营干部或经营者的角色,即“提出目标,赋予影响力,以非强制性的方法实现目标”。这意味着领导者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并且通过自身的影响力让员工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强制命令。
同时,不同学者对领导力有着不同的见解。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杨壮认为“领导力是职场人自身所渗透出的气质,而领导则是外界赋予的权利”。美国学者追溯领导力概念到古埃及时代,最初人们把领导力看作是获得和占有权力位置的行为,认为是少数人与生俱来的禀赋。随着时代发展,对领导力的认识逐渐转变,从领导者的行为和风格,到“关系”和“过程”的领导力认知,反映出领导力概念的不断演进。
二、领导力与人性的关系
- 利用人性而非人性化管理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领导力就是领导的个人魅力,以为人性化管理就能提升领导力。但实际上,所谓的领导力是利用人性,而非人性化。比如刚刚升职的基层领导,以为以身作则、通过讲道理教育犯错下属就能展示领导风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在管理中,下属更关注谁能给他们带来利益。领导要顾全大局,平衡各方势力的利益。
- 迎合人性的重要性
领导要站在下属的角度考虑,下属可能并不在意谁当领导,更在意领导能否给他们带来好处。有些领导自视清高,阻止下属获取利益,看似高尚,实则会让下属反感,因为这断了下属的财路,从而失去下属的支持。在一些不违反大原则的事情上,领导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适当迎合人性,这样才能获得下属的支持,从而稳固自己的领导地位。
- 排除异己的必要性
当面对不听话的下属时,单纯的教育往往没有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可能需要排除异己,扶持听话的下属。这在领导换届人事变动频繁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新领导往往会安插自己人,通过腾出位置来巩固自己的领导权力,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领导力在人际互动中的体现
- 团结激励员工
领导力是针对人的,它能团结员工、激发人的斗志。它关注的不是人的基础能力,而是人的技能,重点在于如何协调人。例如,领导力就是让人们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是团结、激励、启发和培养人。但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存在差异,所以在与不同人打交道时,不能用同一种方法,要理解适用于一个人的方法可能对另一个人完全不适合。
- 平衡差异
就像中国“阴阳”哲学中相反事物的平衡一样,领导力也需要在相反事物中达到平衡。在管理中要秉持不同观点,管理差异,避免“非此即彼的专断”,拥抱“此与彼共生的荣光”。在不同的情境下,领导力会发生变化,如中国过去的领导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命令控制式,而随着社会发展,领导力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
四、领导力在应对复杂问题中的作用
在遇到危机局面时,人们会渴望领导力,盼望有解决危机方法、果断且强有力的人。当今世界,问题的复杂程度远超以往,不存在不付出代价的单纯性解决方法。企业光有一个从上往下提出解答的领导人是不够的,各级管理者都需要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改变心态、行为模式和价值观,提升适应能力。领导力包含了价值观,评价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力要看其是否具有特定的价值能力。领导力有两种象征,一是使社会群体跟随领导提出的目标行使影响力,二是使社会群体自觉面对问题行使领导的影响力。这两种象征体现了领导力在应对复杂问题时的不同作用方式,无论是领导承担失败责任还是领导协助下属共同促进发展,都离不开领导力的有效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