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概念
(一)不同时期的概念演变
领导力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其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在古埃及时代就有了领导力概念的雏形,当时人们把领导力看作是获得和占有权力位置的行为,认为这是少数人与生俱来的禀赋。进入工业革命以后,人们对领导力的认识开始转变,认为领导力的实质是领导者的行为和风格,不再仅仅局限于少数领导者的天赋,领导力被定义为居于领导位置的个人通过“控制”和“管理”为下属指明方向并引领他们完成目标。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后工业时代,人们对领导力的认识转向“关系”和“过程”的认知,强调每个成员的作用、相互作用以及整体过程,不再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的专属或者仅仅是领导岗位的标签。
(二)多种定义的剖析
关于领导力的定义众多,西方学者统计20世纪就有超过350个定义。例如,穆姆福特把领导力定义为“某一个人或一些群体中的个人在社会现象的控制过程中的盖人之处”。MBA百科的定义不够严谨,存在将领导力和领导混淆的情况。百度百科相对严谨,体现了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的思维,但从效果把握上还不够清晰。还有从效果导向思维重新定义领导力概念为带领他人创效的能力,这里的创效包括提升团队效率、让员工轻松、安全、高效、优质地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可分解为“带领他人+创效+能力”。另外,也有观点认为领导力是在管辖范围内充分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成本办成所需之事提高团体办事效率的能力,是建立愿景目标的能力,是使自己与他人承诺于企业长期成功的能力,是激发他人自信心和热情的能力,是确保战略实施的能力,还有激励他人不断超越去实现远大目标的能力等。其中,刘澜提出的“动员团队解决难题”这一八个字的定义抓住了领导力的核心。
二、领导力的特点
(一)与问题解决的关联
1. 维持性与变革性问题
在解决问题方面,问题可分为维持性问题和变革性问题。维持性问题一般比较复杂但有序,像完成日常工作、建设大楼、安装复杂设备、加急完成大额订单生产等,其主要特点是复杂性。而变革性问题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建筑外形设计成不同形状的选择等。解决维持性问题更多是管理,解决变革性问题才是领导力的体现。这就像守业和创业的区别,领导力更侧重于应对变革性问题。
2. 应对难题的动员能力
领导力的核心是动员团队解决难题。这意味着领导者不能单枪匹马,而是要能够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能力等各种资源,共同去攻克难题。这需要领导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激励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
(二)影响力类型的体现
1. 指挥型领导力
指挥型领导力是一种权威型的领导方式,领导者通过控制和指导下属来完成任务,适用于紧急情况和需要快速决策的场合。在这种类型下,领导者需要有果断决策的能力,并且下属需要对领导者有较高的服从性,以确保任务能够迅速有效地执行。
2. 资源型领导力
资源型领导力强调领导者能够提供和调配组织资源的能力。这要求领导者对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合理分配资源,使得资源在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与人际关系的联系
领导力核心是管理领导者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在实现战略目标和计划的过程中,需要依赖他人的协作,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协调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领导者要激励他人不断超越,就需要深入了解他人的需求、动机等,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促使大家朝着共同的远大目标前进。
领导力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概念,其特点涵盖了问题解决、影响力类型、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正确理解领导力的概念和特点,对于在组织中发挥领导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