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测评的基本概念
领导力测评是基于企业个性化的领导力标准,对各层级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测评的过程。测评的本质是利用若干原则对人才的素质发表公平的言论。古代的人才测评如“月旦评”,许靖、许劭兄弟秉承不虚美、不隐恶、不中伤的“三不原则”对时政、人物进行评论,这就是早期人才测评的一种形式,而现代企业人才测评强调基于企业个性化要求进行判断和评价。
二、领导力测评的意义
- 发现差异
- 领导力测评能够发现领导者实际素质与标准之间的差异。这有助于领导者明确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例如,在企业中,可能设定了一系列关于决策效率、团队激励等方面的领导力标准,通过测评可以看出领导者在这些方面是高于还是低于标准要求。
- 助力组织发展
- 从组织层面看,领导力测评有助于组织挑选合适的领导人才。通过测评,可以筛选出具备组织所需领导能力的人员,将其安排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同时,对于已经在职的领导者,测评结果可以为其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和培训需求提供依据,从而提升组织的整体领导力水平。
三、领导力测评的测试方式
- 情景模拟类测试
- 在本次领导力测评中,假设自己处于描述的12种情景之中。在做选择时,有一些重要的规则。首先,要根据自己在以往类似情况下所做出的反应或者在以后出现类似情况下可能做出的反应进行选择,而不是根据心目中领导应该做出的反应进行作答。例如,当面对下属工作绩效迅速下降的情况时,要基于自己真实的应对方式来选择选项。其次,在阅读每项情景时,要根据自己认为最经常担任领导角色的情景思考其中的关键概念。如果自己最多的领导角色是企业经理,那么公司的职员就是下属;如果是父母,那孩子就是下属;如果是教师,学生就是下属,并且不要在各选项之间更换自己的情景参考依据。最后,要按顺序依次进行选择,做完一题进入下一题,不要回头检查答案,要坚持最初的选择,而且不要花费过多时间,把每题作答当作是对生活中真实情景的反应。
- 多维度评估类测试
- 360度评估与反馈
- 这是当前领导力发展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它是一个全方位的评价系统,会向员工的上司、下属、同事和自己进行匿名调查,以评估员工的领导能力。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领导者进行评估,避免了单一评价主体可能带来的片面性。上司可能更关注工作成果和决策能力,下属则可能更看重领导的激励和指导能力,同事能从合作协调等方面给出评价,而自我评估可以反映领导者的自我认知程度。例如,在一个项目团队中,上司可能会评价领导者在项目进度把控和资源分配方面的能力,下属会关注领导者是否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同事则会对领导者在跨部门合作中的协调能力进行评价。
- 心理测评工具
- 各类心理测评工具是很多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些工具通常是书面或者网上的测试,要求由受过认证的专业人员来管理。它们可以从人格特质、动机、价值观等方面对领导者进行评估。比如,某些心理测评可以检测出一个人是否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这对于领导角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具有高成就动机的领导者往往更有动力去追求团队和组织的目标,勇于挑战困难,不断推动组织向前发展。
- 评价中心
- 从人才测评方法和工具的效度来看,效度最高的方法和工具体系是评价中心。操作规范的评价中心其效度可以达到较高水平。评价中心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测评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在角色扮演中,被测评者可能会被要求扮演一位领导者,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任务,从而展现其领导能力。例如,在角色扮演中模拟公司面临危机时的情景,被测评者作为领导者要做出决策来应对危机,包括人员调配、资源整合等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评估其领导能力。
四、测评中的具体题目类型示例及作答要点
- 职业倾向类题目
- 例如“在以下三种职业中,你喜欢哪一种:A做某个组织的发言人;B做某个团体的首领;C做某支军队的指挥官”。这类题目旨在从职业倾向角度初步了解被测评者的领导意识倾向。作答时应基于自己真实的喜好,而不是考虑哪种职业在传统观念中更具领导性。
- 管理理念类题目
- 像“你认为权利下放有何益处?A有利于提高个人能力;B可以让上级领导集中精力于高层管理;C减轻上级领导的工作负担”。这是在考察被测评者的管理理念中的权力分配观念。作答时要依据自己真实的想法,比如如果认为团队成员在获得一定权力后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能力,就可以选择A选项。
- 决策与下属沟通类题目
- 如“当你作出某项与下属的工作密切相关的决定时,你是否事先征求了他们的意见?A是的,因为我一贯重视下属的意见;B不,我认为管理者有权作决定;C不一定,这要取决于我是否有时间”。这类题目关注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与下属的沟通和对下属意见的重视程度。如果在实际工作中总是积极征求下属意见,就选择A;如果比较独断,就可能选择B;如果视情况而定,就选择C。
通过以上对领导力测评的概念、意义、测试方式以及题目类型的说明,可以让参与测评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测评的目的和要求,从而更准确地完成测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