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管理的领域中,“可复制的领导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第21节提到“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这一观点蕴含着深刻的管理智慧。
一、管理思维的转变
在过去,企业管理员工往往依靠严格的约束。这种方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管理场景下有其合理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今,企业管理员工更多地依靠相互吸引。这意味着管理者需要摒弃传统的“做什么都比手下人强”的思维模式。管理者的使命不是事必躬亲,把员工的工作都揽到自己身上,而是要培养员工,打造富有战斗力的团队。
例如,在一些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中,以前的管理者可能会对员工的每一个操作步骤都进行严格监督,员工只需按照指令行事。但在现代企业中,尤其是一些创新型的科技企业,管理者更注重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自主工作能力。像谷歌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自主探索项目,管理者更多的是在背后提供资源支持和战略引导,通过这种相互吸引的方式,让员工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二、学会授权与员工试错
管理者要学会授权,这是管理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重要环节。然而,很多管理者在授权时会面临一个挑战,那就是害怕员工犯错。实际上,给员工试错空间是培养员工责任感的关键。
以一个小型的创业公司为例,公司的管理者如果总是担心员工在市场推广活动中犯错,而不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那么员工就很难成长。相反,如果管理者能够给予员工一定的资金和资源,让他们去尝试不同的推广策略,即使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但员工能够从中学到宝贵的经验,下次就能够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同时,员工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感受到管理者的信任,从而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三、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管理者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这对于通过别人完成任务有着重要意义。
- 下层执行,使命必达
初级管理者的核心任务是完成任务,取得信任。他们处于管理体系的基层,直接面对具体的工作任务。就像在一个连锁餐饮企业中,基层的店长需要确保店铺的日常运营顺利,包括食材的采购、菜品的制作质量、顾客的服务等各个环节都不出差错,以此来赢得上级的信任。
- 中层管理,面面俱到
中级管理者既要能解决问题,又要能营造氛围。他们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高层和基层。例如在一个大型企业的部门中,部门经理不仅要处理部门内部员工之间的矛盾、协调工作分配等问题,还要营造积极向上的部门氛围,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部门的整体业绩。
- 高层管理,营造氛围
高级管理者主要职责是营造氛围,借助其他人达成目标。比如一家大型集团公司的CEO,他可能不会直接参与到每个项目的具体执行中,但他要为整个公司营造一种积极创新、勇于拼搏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员工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自觉地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四、营造团队氛围的核心原理与方法
优秀的管理者都是营造氛围的高手。营造团队氛围的核心原理在于调动员工的工作意愿,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要做到这一点,管理者需要关注员工的内心需求。每个员工都有不同的需求,有的员工可能更注重职业发展的机会,有的员工可能更关心工作环境的舒适度。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这些需求,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打动员工,让员工真正融入团队。例如,有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丰富的培训课程和晋升通道,满足那些渴望成长的员工的需求;同时,也注重改善办公环境,为员工提供舒适的休息区、健身房等设施,满足员工对工作生活平衡的需求。
总之,“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这一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管理者需要不断地转变管理思维,学会授权,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并且善于营造团队氛围,这样才能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带领团队取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