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复制领导力的内涵
(一)领导力可学性
领导力并非是一种神秘莫测、只有少数人天生具备的能力。事实上,它是一种可以被学习和掌握的能力。就像我们学习其他技能一样,无论是通过看书、听课还是观看视频等方式,都能够获取领导力的方法与技巧。例如,包政教授在讲课中分享的日本公司部署任务的方式,就体现了领导力在实际操作中的可学性。很多人错误地认为领导力是一种气质,需要多年才能培养起来,但现代观点认为,只要愿意学习,人人都能学会领导力。
(二)工具化是关键
“复制”领导力的关键在于工具化。西方的大企业如可口可乐、宝洁等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它们将工作拆分成可以完成并检验的步骤,员工接受相关训练后按照步骤行事。这种工具化的模式使得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员工效率提高的同时,领导的领导效果也显著提升。而且这种工具是可以被复制的,能够轻松地传递给下一个人,实现领导力的永续发展。这一特性还能够避免因员工流失带来的巨大损失。当企业掌握了领导力工具,实现了领导力的自我发展,即便有高管离开,也会有新员工及时补上,保证领导力的环节不断不乱。
(三)员工执行力与领导领导力的关系
有些领导者常常陷入“执行力”的迷思,一味地执着于提升员工的执行力,却忽略了员工的执行力其实等于领导的领导力这一重要关系。只有领导提升了自身的领导力,才可能带来员工在执行层面的高效表现。日本企业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领导给员工交代工作任务时,通过交代五遍的流程,能够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做事的目的和方法,从而减少后续失误的可能,避免徒劳无功和“重做”的风险,而“重做”往往是企业最大的非必要成本。
二、领导应具备的思维特质与能力
(一)思维特质
1. 系统化、结构化思维
领导需要具备系统化、结构化的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规划工作、安排任务以及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例如在管理项目时,能够从整体到局部,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
2. 法律思维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法律思维有助于领导确保企业的各项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进行,避免法律风险。无论是签订合同、处理劳动纠纷还是进行商业竞争,法律思维都能为领导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3. 职业化思维
职业化思维体现为领导在工作中的专业态度和行为规范。具备职业化思维的领导能够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也能在对外交往中展现企业的专业形象。
4. 领导思维而非管理思维
领导思维强调的是引领团队朝着目标前进,注重激励、启发和引导员工发挥潜力,而不仅仅是管理员工的日常行为。领导要打造正能量团队,清理掉负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二)能力要求
1. 正确汇报工作的能力
领导要明确不同类型工作的汇报要求。对于时间跨度较短的工作,要清楚什么时候完成就什么时候汇报,汇报内容重点是阶段性结果,且不说废话,把握好汇报时机,做到未雨绸缪,带着预见性汇报;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工作,则要坚持每天汇报,让上级了解工作进展。在汇报工作困境时,要提出一些建议供老板参考,并且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切勿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的原则。
2. 及时决策的能力
在企业运营中,领导常常面临各种需要决策的情况。及时决策的能力能够让领导抓住机遇,避免因决策延误而导致的损失。这需要领导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经验以及果断的决策风格。
3. 良好的用人价值观
领导要学会选择新人,培养干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要有良好的用人价值观,不与下属抢功,放得下面子,充分发挥员工的优势,挖掘员工的潜力。
4. 沟通能力
领导是一个伟大的沟通者,要善于与员工沟通。在布置工作时表述清晰,像日本企业领导部署任务那样,通过多遍沟通确保员工理解任务要求、目的、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等。同时,领导也要善于与外部人员沟通,如同外交家一样,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
三、可复制领导力的实践方法
(一)任务部署的有效沟通
1. 说清楚任务
领导在给员工布置任务时,首先要清楚地表达自己想要员工做的事情,包括完成的时间与具体要求。这是确保任务顺利进行的基础,如果任务要求都不明确,员工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如何下手。
2. 要求对方重复任务
让员工重复一遍任务内容,这样领导可以判断对方是否听清楚了交代的事情,保证传达没有出现误差。这一步骤看似简单,却非常有效,很多沟通中的误解就是因为没有确认对方是否真正理解了任务内容。
3. 沟通交流预期的结果
领导要提出想要达到的结果以及这样安排的目的,确认员工是否能够做到。这有助于员工从更高的层面理解任务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任务。
4. 预设各阶段处理方案
让员工预想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提前商量好应对的策略。这样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即使遇到突发情况,员工也能够按照预先商量好的方案进行处理,不会因为临时无法交流而影响任务的进展。
5. 鼓励员工提出个人建议与看法
从员工的角度提出建议与看法,有时能让领导更加客观地分析与判断,迸发新的灵感,同时也能让员工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可以有效促进任务的完成。
(二)东西方领导力培养的差异
东西方在培养人才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差异。在中国,培养人的方式通常是基层锻炼,到自己手下安排职务再锻炼,2 - 3年后就可以委以重任。然而,很多人在具备能力后就离职了。而西方在领导力培养方面可能更注重系统的培训和工具化的方法,使得领导力能够更有效地被复制和传承,在人员流失时,随时都会有合格的管理者站出来,填补空缺职位,让企业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营。
可复制的领导力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无论是领导自身能力的提升,还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理解其内涵,掌握领导应具备的思维特质与能力,以及运用有效的实践方法,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