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内涵与领导者的类别
领导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影响力,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跟随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影响力,只不过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我们必须认识到自身领导力的潜质。
领导者可以分为四个类别。一流的领导者天生具备领导者的气质,一生都能作为领导垂范他人,通过培训获得新的领导力并且具有成为杰出领导者的自律精神,这类领导者至少要具备这四项要求中的三项。后天的领导者一生都垂范他人,通过培训获得领导力且具有自律精神,他们必须具备这所有要求。潜在的领导者刚刚开始领导垂范他人,正在接受领导力培训并且具有成为合格领导者的自律精神,同样需要具备所有这些要求。有限的领导者很少或从未担任过领导者,也很少或从未接受过领导力培训,但具有成为领导者的愿望。
二、领导型管理者与操作型管理者的区别
区分“领导型管理者”和“操作型管理者”有五个要素。首先,领导型管理者眼光长远,他们不会仅仅局限于当前的危机和季度报告,而是会考虑更为长远的事情。其次,领导型管理者对企业的兴趣不仅仅在自己所领导的部门,他们渴望了解公司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影响力也能辐射到更深远的区域。再者,领导型管理者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对愿景、价值观、激励机制等问题的思考上。然后,领导型管理者具备很强的政治技巧,善于解决复杂纷争,满足不同利益部门的需求。最后,领导型管理者从不满足于现状。
三、领导力的五种境界
美国领导力培训大师约翰·马克斯韦尔把领导力分为五个境界。第一境界是职位,在这个境界中的员工服从领导是因为这是他们的职责。职位型领导的安全感来自于职位而非天分,这一境界往往是上级指派而获得的,当这类领导者发布权限以外的指令时,人们可能不会听从。并且职位型领导者较难与志愿者、白领阶层和年轻人共事。这里要区分“老板”和“领导者”,老板更多的是驱使工人,而领导者是靠影响力带领他人。
第二境界是认可,在这个境界中员工服从领导是因为这是他们的心愿。第三境界是产出,员工服从是因为领导为企业所做的一切。第四境界是授能,员工服从是因为领导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第五境界是真我,员工服从是因为领导就是其本身。
四、开发内在领导力的关键要素
(一)诚信
诚信是领导力的核心。言行一致才能达到理想的领导效果。一个领导者如果不能做到诚信,那么他的领导力将会大打折扣。在团队中,成员们更愿意追随一个诚实守信的领导者,因为这样的领导者能够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
(二)优先次序
这也是领导力的关键。根据帕累托原理,企业领导要明白谁是组织里最重要的那20%的人。工作不是辛苦就好,而是要巧妙安排,要按照主次安排日程表。领导者要发起、带领团队,要拿起电话联系人们做计划,预见问题和麻烦并投入时间和人们相处。这样才能有效地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升领导力。
(三)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包含多个方面。领导授权是指领导者连续不断地进行分权领导的过程,在授权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领导激励也有着丰富的内涵、机制与方法,并且激励也需要艺术。领导语言同样有内涵和艺术要求,对领导语言也有相应的要求。领导平衡也有着重要的含义和意义以及包含多种内容。这些领导艺术方面的能力都是开发内在领导力需要关注的。
五、如何开发内在领导力
(一)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开发内在领导力的重要基础。领导者要提前意识到要做什么并且怎样去做,这需要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更好地发挥影响力。例如,有的领导者擅长沟通,那么就可以在团队沟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有的领导者在财务方面有专长,就可以在企业的财务决策等方面展现领导力。
(二)培养交流能力
交流能力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是善于沟通的人。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想法、愿景,也能更好地理解团队成员的需求和想法。在企业中,有效的沟通可以避免很多误解,提高工作效率。
(三)学习财务知识
领导者需要有一定的财务知识和背景。了解财务知识有助于领导者做出更合理的决策,无论是在项目投资、成本控制还是在企业的战略规划方面。例如,在决定一个项目是否可行时,领导者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来评估其风险和收益。
(四)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在某一个领域成为专家可以增加领导者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当领导者在某个领域有着深入的见解和丰富的知识时,团队成员会更愿意听从他的指导和建议。比如在技术型企业中,技术专家型的领导者往往更能带领团队进行技术创新和发展。
开发内在领导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