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的领导力内涵的多维度剖析
党的领导力内涵丰富,涵盖多个维度。从历史发展来看,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其领导力就有着独特的内涵。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掌握了理论武器,这成为领导力的重要源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释放出巨大能量,为党的领导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党的领导力还体现在党的全面领导视阈下的多个方面。其中制度运行力是关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党的领导确保制度有效运行,制度运行得好则领导力强,反之则弱。例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从贫困识别到精准帮扶再到脱贫巩固,一系列制度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党的领导力推动。
战略决策力也是党的领导力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擅长战略思考和决策,这体现在对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上,包括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等。
二、党的领导力在不同层面的体现
(一)政治领导力是核心
政治领导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核心和灵魂。它体现为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政治形势复杂,党明确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制定了如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等符合国情的政策,这都是党政治领导力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党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把握政治方向,稳定大局,积极推动社会变革。
(二)思想引领力的重要性
党的思想引领力为各项事业提供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等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中。例如“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也让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这种思想引领力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是党的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群众组织力的关键意义
群众组织力为党的事业奠定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除了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外,还要求全体党组织和党员言行一致,模范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些政策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党组织和党员模范执行,就能得到人民群众认可,人们就会心悦诚服接受党的领导,一起为共同利益奋斗。这体现了群众组织力在党的领导力中的关键意义。
(四)社会号召力的积极影响
党的社会号召力为各项工作营造积极氛围。面对危机甚至灾难时,这种社会号召力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如抗疫斗争中,党的社会号召力为抗击疫情营造了积极氛围,让广大群众积极响应抗疫号召,共同参与到抗疫工作中来。
三、党的领导力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与变革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领导力也在不断发展与变革。在党的诞生初期,虽然人数较少,但已经开始探索领导力体系。从一大开始,党逐步探索新的领导力体系。在江西井冈山,毛泽东领导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模式,建立苏维埃政权。
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建立了陕甘宁根据地,经过延安整风运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推进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组织路线、宣传路线、军事路线、文艺路线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领导力体系,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在国内外形成强大影响力。
新中国成立后,党创建了新的领导力体系,引导全国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到成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新宪法,创建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行政相结合的新的领导力体系。
四、党的领导力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在当代,党的领导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以及百年不遇的重要战略机遇时,党的领导力确保党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十九大提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这对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对丰富和发展党的领导力理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
党的领导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需要党的坚强领导,发挥其强大的领导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向着目标前进。无论是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还是在应对国际挑战等方面,党的领导力都将持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