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概念的起源追溯
领导力(Leadership)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有学者认为其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在古埃及这样有着复杂社会结构和明确等级制度的古老文明中,领导力被看作是获得和占有权力位置的行为。当时处于统治阶层顶端的人员,如法老,被视为具有领导力的典型代表。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负责领导整个国家的政治、宗教等事务,这种权力的拥有和行使被看作是领导力的体现。在早期社会,资源匮乏、社会秩序需要强力维护,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些人通过权力指挥和控制群体活动,像组织农业生产、军事防御或者建设大型公共工程等,这一时期领导力与权力的获取和掌控紧密相连。
二、“领导力”一词的提出时间
尽管人类文明的各个地区和不同时期都有丰富的领导力实践,但“领导力”一词直到1821年才被提出。而公认的第一本领导力学术经典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问世。在这之后,人们对领导力的认识不断发展和深入。
三、不同时期对领导力概念的理解演变
(一)早期认识
在古埃及时代及之后的数世纪中,人们把领导力看作是获得和占有权力位置的行为,认为领导力是少数人与生俱来的禀赋。
(二)工业革命后的认识
进入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领导力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领导力不再仅仅被视为少数领导者的禀赋,而是被定义为居于领导位置的个人通过“控制”和“管理”为下属指明方向,并引领他们完成目标。
(三)现代对领导力的理解
现代管理学等众多领域认为,领导力是一种复杂而多元的概念。从本质上讲,领导力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相关方,实现共同目标和愿望的一种能力和影响力。它不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单向指挥,而是一个涉及多方互动、协调共进的动态过程。例如,自我领导力概念于1983年由Charles・S・Manz提出,他将其定义为影响个人自我方向和自我激励建构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行为策略、内在动机等,为理解领导力提供了新视角,强调领导者要先管理和激励好自己才能更好影响他人。同时,领导力还包括从特质论、行为论、情境论等不同理论层面的理解。特质论认为领导者具有智慧、自信等特定个人特质;行为论关注领导者的独裁型或民主型等行为方式;情境论强调领导者要根据不同情境做出领导决策。此外,还有学者从较为宽泛的角度定义领导力,认为领导力概括来说就是让人们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是团结、激励、启发和培养人,在实际的社会和组织运行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