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与管理的区别
在很多企业中,领导和管理常常被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它们存在差异。在中国的多数语境里,这种混淆导致很多企业过度管理却缺乏领导。“转型领导力之父”约翰·科特指出,在转型变革的企业中,取得成功约75% - 80%要靠领导。领导力在领导系统里是根本性、战略性的范畴,是领导者凭借自身素质综合作用,对特定个人或组织产生的人格凝聚力和感召力,是组织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领导力不是简单的管理,管理侧重于对事务的处理、流程的把控等,而领导力更强调对人的激励、引导和凝聚。例如,有的企业管理者每天忙于处理各种事务性工作,如审核文件、安排会议等,却忽略了对员工的激励和团队方向的引导,这就是过度管理而缺乏领导的表现。
二、领导力的第一个任务:让下属想干
(一)建立合理制度
让下属主动干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制度的核心在于奖惩。制度必须公平合理,并且要坚决执行。如果制度不公平,例如在奖励分配上存在偏袒,那么员工就会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影响工作积极性。而且,制度不能只是一纸空文,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就失去了制度的权威性。
(二)激励机制并行
在团队内建立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目标激励并用的奖励机制也非常关键。物质激励可以是奖金、福利等,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精神激励如表彰、荣誉称号等,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目标激励则是为员工设定明确的目标,当他们达成目标时会获得相应的回报。例如,某互联网公司为员工设定季度项目目标,达成目标的团队不仅能获得奖金,还会被授予优秀团队称号,团队成员在公司内部会得到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尊重,这样就会激发员工内心的动力,促使他们主动去完成任务。
三、领导力的第二个任务:让下属会干
(一)提供业务指导
下属有了工作的热情,但可能会因为工作进行不下去而找领导解决,此时领导必须帮助下属想办法、出主意,成为下属的免费业务顾问。比如在一个营销团队中,新员工在策划营销活动时遇到困难,领导就需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员工提供思路和建议,如指出目标受众定位不准确、宣传渠道选择不当等问题,并给予改进的方法。
(二)分配资源与授权
领导在给下属安排任务的同时,要分配一定的资源给他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源支持,下属很难将工作做好。同时,必要的授权也是必须的,让下属放开手脚干。例如,某制造企业的车间主管在安排生产任务时,要确保为工人提供足够的原材料、设备等资源,并且给予工人在一定范围内自主调整生产流程的权力,这样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四、领导力的第三个任务:承担重要职责
(一)指引方向、鼓舞人心
领导者要为团队指引方向,让团队成员知道努力的目标在哪里。就像一艘船的船长,要明确航行的目的地。同时,领导者还要鼓舞人心,让成员相信他们的努力是有价值的。例如,在创业公司中,领导者描绘出公司未来的发展蓝图,如成为行业内的创新引领者,让员工看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决定组织的高效运行
领导者需要合理安排组织内部的资源、人员等,确保组织高效运行。这包括合理的分工、有效的沟通机制等。例如,在一个大型企业中,领导者要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能和员工的能力特长进行分工,建立跨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避免部门之间的扯皮和内耗,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三)带领组织摆脱危机,重振希望
在组织遇到危机时,领导者要承担起带领组织走出困境的责任。例如,当企业面临市场份额急剧下降、资金链紧张等危机时,领导者要冷静分析局势,制定应对策略,如调整业务方向、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寻找新的投资等,同时还要稳定员工的情绪,让大家相信企业能够渡过难关,重新走向繁荣。
总之,领导力的这三个任务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领导力的核心内涵。领导者只有明确并履行好这三个任务,才能真正发挥领导力的作用,带领团队或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