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概念与研究视角
领导力本质上是一种影响他人的社会过程。在不同的时代,对领导力有着不同的定义。从传统来看,如孙子所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毛泽东认为领导有出主意和用干部两件大事。而《领导力》(第六版)这本书的亮点在于从追随者的角度来观察领导者并研究领导力。通过对大量追随者的调查,涵盖了250万的样本,在一定程度上描绘出优秀领导者的公众画像。这种研究方式避免了以往以领导者为核心的研究中可能存在的美化和包装嫌疑,以及少量样本个人经验在普遍性和权威性上的不足。
二、卓越领导者的五种习惯行为
- 以身作则
- 这是卓越领导的基础行为。领导者要成为员工的榜样,自己做到言行一致。例如在工作态度、遵守规则等方面,领导者的行为会被员工看在眼里,从而影响员工的行为。如果领导者要求员工遵守工作时间,自己却经常迟到早退,那么员工很难真正信服领导者所倡导的工作纪律。
- 在这一行为下包含的任务可能涉及到自我管理、坚守道德和职业操守等方面。领导者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视,发现不足之处努力改进,从而为员工树立一个正面的、值得学习的榜样形象。
- 共启愿景
- 领导者要能够和团队成员共同开启一个美好的愿景。这需要领导者有前瞻性,能够看到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像在企业中,领导者要规划出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未来的产品方向、市场份额的目标等。
- 领导者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员工沟通这个愿景,让员工理解这个愿景对他们个人以及整个组织的意义。当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在为一个伟大的愿景努力时,他们会更有动力。例如苹果公司的领导者乔布斯,他提出的打造改变世界的创新产品的愿景,激励了无数苹果员工为之奋斗。
- 挑战现状
- 领导者不能安于现状,要勇于挑战现有的模式、流程等。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如果领导者固步自封,组织很容易被淘汰。比如传统零售企业面临电商的冲击时,领导者就需要挑战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
- 这一行为要求领导者有创新意识,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鼓励团队成员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推动组织不断发展进步。
- 使众人行
- 领导者要能够让团队成员积极行动起来。这需要明确目标和责任分工,确保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任务。例如在一个项目团队中,领导者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和特长分配任务,让每个员工都能在项目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 同时,领导者要培养团队的坚韧精神,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带领团队克服困难。当团队成员之间出现矛盾或者工作出现瓶颈时,领导者要协调关系,解决问题,使团队能够持续高效地运行。
- 激励人心
- 领导者要懂得激励员工。这不仅仅是给予物质上的奖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激励。例如定期举办庆祝活动,当团队完成一个重要项目或者达到一个阶段性目标时,通过庆祝活动来肯定员工的努力和成果,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 领导者还可以通过树立共同价值观的方式来激励员工。当员工认同组织的价值观时,他们会从内心深处愿意为组织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领导者应具备的品质
书中提到领导者应具备诚实、有前瞻性、胜任力、能激发人等品质。诚实是建立领导者信誉的基石,如果领导者不诚实,员工很难信任他,那么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裂痕。有前瞻性能够让领导者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把握组织的发展方向。胜任力意味着领导者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能够在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有效的管理。能激发人则体现在领导者能够挖掘员工的潜力,让员工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
四、领导力的可学习性与局限性
- 可学习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