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认识管理者角色
管理者如果缺乏领导力,首先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优秀管理者的概念。优秀管理者不能局限于普通的自我管理观念,自我管理不只是管好自己的计划和工作安排。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上司或同事的期望去做一些对公司价值不大的工作。真正优秀的管理者在思想和认识上要领先,在各种事务中要冲锋在前。例如,在项目推进中,优秀管理者能提前洞察项目需求,主动规划,而不是被动等待任务分配。这一思想层面的转变是提升领导力、管理员工的基础。
二、合理规划工作安排
- 优先处理重要工作
管理者每天事务繁多,但不能错误地先处理次要事务来激励自己,最后才面对重要工作。很多管理者内心有畏难情绪,所以回避最重要的工作。然而,经过一天的忙碌,精力和时间都有限,很难把拖到最后的重要工作做好。出色的管理者应克服这种心理,首先着手最重要的工作,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将其办好。比如,在销售部门,管理者要优先处理重要客户的订单和合作洽谈,而不是先处理一些办公用品的采购等小事。
- 预留机动时间
管理者容易把一天的时间表排满,不留“机动时间”。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不得不打乱计划,未完成的工作还得加到第二天。工作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这样过度给自己加压。管理者每天应留些“机动时间”,即使没有突发事件,也可利用这段时间处理次要问题、联络员工感情或者休息思考一天工作的得失等。就像生产车间的管理者,预留机动时间可以应对设备突然故障等突发情况。
三、树立管理原则底线
- 明确底线
管理者不能做老好人,必须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工作中要把丑话说在前头,清楚地告诉下属哪些是不能触碰的雷区,如闹情绪影响工作、吃里扒外、打架斗殴等行为是绝不容忍的。这样下属就知道管理者的容忍限度。
- 以身作则
仅有底线还不够,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如果管理者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员工做到,员工肯定不服气。例如,要求员工遵守上班时间,管理者自己却经常迟到,这必然无法服众。管理者要严于律己,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四、了解员工需求管控
如果不了解员工的需求,就难以找到有效的管控方法。如果员工在乎金钱,就把他的工作表现和金钱挂钩;如果员工好面子,就把他的表现和当众表扬或者批评挂钩。管理者要先搞清楚员工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然后对症下药。比如,对于追求职业晋升的员工,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培训和项目负责机会。
五、恩威并施管理员工
- 工作严格要求
在工作中管理者要表现强硬,对员工严格要求。按照规章制度处理员工的工作表现,员工犯了错就要按照制度惩罚,做出成绩就要按照制度奖赏。这样才能做到公正严明,让所有员工心服口服。
- 生活关心照顾
在个人生活方面,管理者要给予员工适当的关心和照顾。例如,员工有急事需要提前下班,或者家里有困难需要协助,管理者应尽己所能提供帮助。这种情感投入会提升下属的认同感。
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 提升思维能力
管理者要改变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决定着职场人审视事物的角度、方法和判断选择的结果。错误的思维方式会限制职场发展高度。管理者要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明确与工作的匹配度;还要懂得洞察事物本质,对客观问题、工作、职业与专业等进行深度思考,有主见,不随波逐流。
- 扩大格局视野
工作年限不能决定发展高度,而是问题解决效率。高层领导往往能高瞻远瞩,想到事情未来的发展,而中层干部可能只看到眼前问题。管理者要不断学习进步,摒弃胆小心理,培养冒险精神,主动增加自己的“曝光”机会,扬长避短,从强项上突破格局。
- 坚定立场原则
越是高层的管理者,越需要人品好。在企业内卷化,员工内斗时,高层干部要有明确的立场,对企业和员工忠诚。虽然立场没有绝对的对错,但要保持坚定。
七、掌握管理相关技巧
- 善用人才
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员工的长处并加以利用。了解自己的领导风格,有些人擅长启发式领导,有些人擅长指令式领导,根据自己的风格发挥长处,做到用人之长。
- 有效授权管理
很多管理者不相信员工的管理能力,权力握得太紧,事必躬亲。管理者要懂得授权,在授权前对被授权者进行考核,授权后相信对方能完成工作。同时,推行制度化管理,管理者要带头遵守制度,这样员工才会愿意按制度完成任务。
- 学会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是领导力和管理能力的核心。管理者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良好的沟通有助于管理员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 发展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对管理者很重要。建立和维护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团队和与他人合作。管理者要积极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这对职业生涯有很大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