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的基本概念
领导力,简单来说就是领导能力。它包含诸多方面的能力,如观察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领导者凭借这些能力来认识客观世界、把握全局、作出决策并取得成效。在实际工作中,有才能的领导者会给团队带来成功的希望,从而赢得团队成员的敬佩。而且,领导者核心的能力并非业务能力,而是用人的能力,包括沟通、辅导、激励下属等人际技能,即领导者更多的是影响他人做事,而非自己埋头做事。
二、权力性领导力
(一)权力性领导力的内涵
凡是领导者,都具备权力性领导力。这种领导力是由组织赋予的,在领导者实行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让被领导者服从的影响力,其核心就是权力。例如在企业中,部门经理对下属员工拥有指挥、安排工作任务等权力,这种权力是基于组织架构赋予的职位权力。员工因为组织的规定和层级关系,需要服从部门经理的指令。
(二)影响权力性领导力的因素
1. 传统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对领导者的固有概念,认为领导者不同于普通人,他们有权、有才干、比普通人强。这种传统观念使得被领导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领导者基于权力的指挥。例如在一些传统的家族企业中,家族中的长辈担任领导者,家族成员基于家族的传统观念,会对长辈领导者的权力性领导力有较高的认可度。
2. 职位与资源的关联
领导者所处的职位往往与一定的资源分配权相关联。在组织中,领导者可以决定资源的分配去向,如资金、设备、人力等资源的分配。员工为了获取自身工作所需的资源,会服从领导者的权力性领导。比如在项目团队中,项目经理有权分配项目资金和人力,团队成员为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自身利益,会按照项目经理的要求开展工作。
三、非权力性领导力
(一)非权力性领导力的内涵
非权力性领导力是指领导者通过自身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行为的体现,建立领导威信,从情感上影响下属,使下属团结在自己周围的一种凝聚魅力。例如,一位领导者以身作则,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这种行为会感染下属,下属会因为对领导者的敬佩和认同而愿意追随。
(二)非权力性领导力的体现
1. 个人品德与素养
领导者的个人品德高尚、素养良好,如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等品质,会让下属产生信任感。在团队中,如果领导者对待所有成员一视同仁,在利益分配、工作安排等方面都做到公平公正,那么成员们会更加愿意接受其领导。
2. 专业能力与经验
领导者在专业领域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也能形成非权力性领导力。当领导者在面对复杂的工作问题时,能够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下属会对其产生钦佩之情,进而增强领导者的非权力性领导力。例如在技术研发团队中,技术能力强的领导者更容易得到团队成员的认可和追随。
四、两种领导力的相互关系与作用
(一)相互关系
权力性领导力和非权力性领导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权力性领导力是基础,它为领导者提供了开展工作的基本框架和资源调配的权力。而非权力性领导力则是对权力性领导力的补充和升华。良好的非权力性领导力可以让领导者在运用权力性领导力时更加顺畅,减少被领导者的抵触情绪。例如,一位既有职位权力又极具人格魅力的领导者,在下达工作任务时,下属不仅会因为职位权力而执行,更会因为对领导者的钦佩而积极主动地高质量完成任务。
(二)作用
1. 对团队的作用
在团队管理中,两种领导力共同发挥作用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权力性领导力确保团队有明确的指挥和任务分配体系,非权力性领导力则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在动力和归属感。两者结合可以使团队成员明确目标、积极协作,共同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努力。
2. 对组织的作用
从组织层面来看,这两种领导力有助于组织的稳定发展。权力性领导力保证组织的层级结构和管理秩序,非权力性领导力促进组织文化的建设和员工忠诚度的提升。例如在大型企业中,高层领导者通过权力性领导力制定战略方向,通过非权力性领导力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