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是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学等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感觉领导力是天生的,但这种观点其实是一种误解。
一、对领导力是天生的观点的误解来源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有些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领导才能,例如在小伙伴中自然而然成为中心人物,能够号召大家一起完成任务,并且总有几个人愿意追随他。这种现象容易让人们觉得领导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在学校里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从幼儿园到大学,总有一些同学在遇到问题时敢于站出来解决,在争议或纠纷面前能够引领大家,给出明确方向。他们这种表现似乎是一种本能,不需要后天的学习和培养,这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领导力是天生的这一错误认知。
二、领导力可后天习得的证据
现代研究表明,领导力并非是天生的。领导力研究专家马丁·拉尼克通过双胞胎研究发现,遗传因素仅占30%,而另外70%是后天习得。这一研究有力地反驳了领导力与生俱来的观点。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例子。比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任校长时对待用石块砸人的王友同学的教育方式,他通过奖励的方式引导王友认识错误,这体现了陶行知高超的领导艺术,而这种艺术并非是天生就有的,是陶行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对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中形成的。
从理论上来说,领导力是一种技能。只要掌握科学方法并勤加练习,每个人都有机会习得这一技能。就像学习一门外语或者一种乐器一样,虽然有些人可能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些天赋上的优势,但只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大量的练习,都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对于领导力而言,同样如此。例如在企业管理中,很多管理者并非一开始就具备卓越的领导力,而是在不断处理各种团队事务、应对各种挑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三、如何后天培养领导力
首先,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是培养领导力的重要基础。就像《经理人参阅:领导力提升》一书中所强调的,领导者要先认清自己的优劣势,然后将这些特质转化为领导力。一个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够有效地领导他人。例如,一个缺乏时间管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的人,在领导团队时往往会出现混乱的局面。只有当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做到自律、有序时,才能够为团队树立榜样,进而发挥领导作用。
其次,培养领导力需要掌握领导力的核心技能要素并勤加练习。例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科特总结的领导者必须的4个基本素质:超常的雄心壮志、超常的胆量智力和谋略、超出常人的良好心态、良好的人品。这些素质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在工作中,积极承担责任、勇于面对挑战、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都是培养这些素质的途径。
再者,要注重在实践中锻炼领导力。在团队项目中,主动参与项目的策划、组织和协调工作,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互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和决策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经验,都能够为自己的领导力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总之,领导力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不是天生就被赋予的特殊能力。虽然有些人可能在早期表现出一定的领导潜质,但这并不意味着领导力是天生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和自我修炼,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领导作用,带领团队实现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