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调试性领导力的基本定义
可调试性领导力是一种领导者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在不确定性中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下,这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竞争对手不断推出新的策略,消费者的需求也在持续变化。一个具备可调试性领导力的企业领导者,就能够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产品布局等,而不是墨守成规。
从哈佛大学教授隆纳·海菲兹提出的概念来看,组织面临技术性和调试性两种不同的环境和挑战。技术型领导强调权力,而调试型领导注重调试,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表明可调试性领导力与传统的领导力在关注点上存在差异,它更侧重于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
二、可调试性领导力的内涵体现
- 感召力方面
可调试性领导力可以被视为一种感召力。一个具备可调试性领导力的人,自身有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源于对自身的深刻认知和积极的自我激励。就像张利平在其日记中提到的,调试性领导力就是感召力,而感召要先从自身开始,只有先感召自己,才能够去感召别人。例如在一个团队面临艰巨任务时,领导者如果自己都对任务充满怀疑和消极情绪,很难想象团队成员会积极投入。而具有可调试性领导力的领导者,会以自身积极的态度和对目标的坚定信念去感染团队成员,让大家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克服困难。
- 突破困境的能力
它是一种将“不可能”转变为“可能”的能力,也就是把“no”创造成“yes”的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遭遇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比如一家创业公司在资金紧张、市场份额被大公司垄断的情况下,具备可调试性领导力的创业者不会被这些困境束缚,而是会寻找新的市场细分领域,创新商业模式,从而实现突破。这种能力要求领导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在困境中发现隐藏的机会,并且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
- 心态迁善能力
可调试性领导力还是一种心态迁善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各种情绪随时可能出现。例如在工作中遇到突然的任务变更或者遇到难以相处的同事时,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让负面情绪影响自己的行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拥有可调试性领导力的领导者,当遇到这类情况时,能够及时地内观自己、觉察自己,并且在第一时间调整心态。这种心态的调整不仅有助于领导者自身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也会对团队氛围产生积极的影响,避免不良情绪在团队中蔓延。
- 应变与达成目标的能力
从本质上讲,可调试性领导力是在面对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时,可以积极面对,及时调整心态、修正行为并采取行动达成目标的能力。无论是未知的人还是未知的事,当我们内心产生恐慌的时候,可调试性领导力就体现在能够克服这种恐慌,冷静应对。例如在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对企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时,领导者要能够迅速从恐慌中镇定下来,调整企业的生产计划,协调各方资源,采取措施保障员工安全的同时,尽量减少企业的损失,并且积极寻求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的方法。
三、可调试性领导力在不同情境中的体现
- 企业管理情境
在企业管理中,可调试性领导力体现在多个方面。现代领导不再做和必须做的工作发生了很多转变。领导不再提供答案,而必须提出面临的问题。这意味着领导者要引导团队成员去思考和探索,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指令。例如在项目策划阶段,领导者不再直接告诉员工怎么做,而是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我们的目标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目前市场上有哪些潜在的机会和威胁?”等,促使员工自己去寻找答案。领导不再致力于保护下属免受外界威胁,而必须使其面对现实积极适应。比如在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时,领导者要让员工明白竞争的残酷性,同时鼓励他们提升自身能力去适应竞争环境。
- 人际交往情境
在人际交往中,可调试性领导力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为例,有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病人把症状告诉医生,医生开药,说只要按照药方服药,很快就会康复;病人相信医生,同样也把部分责任转移到医生的身上。这类似于传统的领导与下属关系,下属依赖领导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第二种,医生将问题找出来了,但没有提供明确的根治对策,只是给了一个建议,并没有说按照这个药方就一定能够康复,相反,医生强调人要注意饮食和运动,心情也要舒畅,这对治疗非常关键。这就像可调试性领导力下的关系,领导者不是直接给予答案,而是引导他人从多方面去解决问题,同时注重调整自身的状态。在人际交往中,可调试性领导力强的人,能够根据对方的不同反应和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交往策略,以达到更好的交往效果。
可调试性领导力是一种多维度、综合性的领导能力,它涵盖了领导者在不同情境下应对变化、激励他人、调整心态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对于个人成长、团队发展和组织变革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