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力开发的理论依据
领导力开发有着坚实的理论依据。从西方领导力理论的发展来看,经历了从特质理论到权变理论的转变。特质理论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固有的,而行为理论则表明如果领导者具备一些具体行为是可以培养领导的,这意味着领导力可开发。到了权变理论时期,人们认识到在不同情境中,不同领导行为效果不同,领导力开发必须注重情景因素。卓越的领导力需要培养出积极的追随者,并通过道德手段取得道德结果。
同时,领导力由权力性领导力和非权力性领导力两大系统构成,非权力性领导力也是可以开发的。这一理论发展为领导力开发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行性基础,让人们认识到领导力不是天生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发展壮大的。
二、企业中的领导力开发战略
在企业中,领导力开发首先要确定领导力战略。企业要明确是以购买为主、培养为主还是兼用的方式来发扬公司的领导力,并且考虑是否要树立自己公司的领导力品牌。对于像GE和IBM等大公司,领导力品牌已经树立,但对于一些公司而言这并非核心。
其次是要确定是否要进行企业管理相关工作。如果没有确定这些,直接进行领导力培养项目可能会失败。例如,即使培养项目本身做得很好,但如果没有与公司战略相衔接,培养出的人才可能还需要从外面招人来补充,导致之前的培养失去意义。
校准也是重要环节。确定目标受众后,要通过沟通评估他们的绩效,从而找出问题所在。最后进入开发阶段,从公司或人力资源角度看,需要有激励制度,让参加领导力培训的员工有胜任新工作的激励回报机制,否则培训结束后员工没有晋升等回报,会影响开发效果。
三、不同层面的领导力开发途径
- 基于个人特质的开发
- 生理素质测评:领导者的气质和能力受先天非经验因素影响。围绕领导岗位所需的生理素质进行选择性测评有助于减少领导人才的开发成本。例如,某些岗位可能对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有特定要求,提前测评可以筛选出更合适的人才进行领导力开发。
- 品性开发:家庭背景对品性开发有影响。良好的家庭价值选择和文化氛围能塑造品性。积极奋进、开放活跃的家庭环境可以拓宽孩子视野、增强前进动力,对其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一个注重知识、鼓励探索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可能更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有利于日后领导力的发展。
- 基本能力开发:学校教育是领导能力开发的重要途径。充溢着“家、国”责任感和组织使命感的教育氛围会影响人的领导性格和领导价值的树立。学校教育可以培养准领导者的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等。例如,在一些注重领导力培养的学校,会设置相关课程和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 基于工作经历的开发
- 领导者的成长需要多种工作经历,包括纵向的台阶、横向的轮岗、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悟性等。工作经历中的人际经历、困难和挫折经历、教育和培训经历都很重要。领导者需要将知识化为内涵,将熏陶加上内省,把实践上升到理论。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进行人力资源开发,获取知识、技能和理念是提升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一个员工在不同部门轮岗后,能更好地理解各部门的运作,提升综合管理能力,有利于领导力的发展。
- 基于机遇和需要的开发
- 在领导者成长过程中,机遇和需要也起着作用。例如,当企业面临新的市场机遇或者危机时,可能会促使员工发挥出潜在的领导能力,或者为有领导潜力的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
四、领导力开发的具体素质与技能培养
- 自我认知与规划
- 优秀的领导者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优化和改进自己。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可以寻求他人的反馈和建议。例如,领导者可以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回顾自己在项目中的决策过程,思考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同时,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职业目标也是重要的,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独特贡献,接受自身不足并建立自信,通过完成挑战和取得成功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态度。
- 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
- 领导力的提升需要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领导者要不断扩展知识和技能,保持对行业和市场的敏感度和洞察力。例如,参加行业研讨会、阅读专业书籍等。通过学习完善决策和管理能力,更好地应对挑战。参加相关的培训、研讨会和会议等方式还可以扩大人脉圈,与其他领导者交流学习。
- 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 领导者要能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促进团队的合作和协调。积极培养和发挥团队成员的能力和潜力,建立高效、团结的团队。通过与团队成员的良好沟通和协作提高团队的生产力和效率。例如,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合理分配任务,鼓励成员之间互相支持和协作。
- 基于信任和尊重的领导方式
- 领导者应尊重每个团队成员的价值和贡献,建立相互尊重的工作环境。与团队成员建立信任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例如,在团队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成员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让成员感受到被重视,从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总之,领导力的开发是一个多方面、综合性的过程,无论是从理论依据出发,还是在企业战略、不同层面的途径以及具体素质技能培养等方面,都需要全面考虑和积极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