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领导力内涵的多元解读
课程领导力这一概念在不同的教育场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从高校来看,高校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高校教师在开展课程工作过程中,为完成课程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以及促进自我发展所展现出的一种综合领导能力。它具体涵盖课程意识领导力、课程价值领导力、课程开发领导力、课程实施领导力、课程评价领导力等方面。这种能力体现了高校教师在课程相关事务中的主导性和引领性。
在职业学校,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为例,课程领导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课程实践的控制能力。这表明在职业学校中,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对于整个学校课程体系的发展方向、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从跨学科视域下看,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能领导教师团队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前瞻性、发展性和影响性等特征,并且包含跨学科课程价值理解力、多学科课程内容整合力、立体化课程环境创设力、全局性课程组织实施力和针对性课程评价反馈力等要素。
二、课程领导力的主体相关要素
(一)领导者共同体
课程领导力的主体往往不是个体,而是一种领导者共同体。在高校中,这种“领导者共同体”是一种建构主义领导观,以共享的理念为权威源泉,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拥有担任领导者的机会,大家共同分担领导的道义和责任。这意味着在课程领导力的构建中,不是单一的教师或者管理者主导一切,而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每个成员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贡献,他们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共同推动课程的发展。
(二)教师的角色与潜能
教师在课程领导力建设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并且具有成为领导者的潜能。以基层学校为例,教师在课程领导力建设中有七项角色,包括理念的更新及主动践行、课程的创新推动及支持、课堂的改变及自觉实践、学生学习的引领及合作、同伴的互助与共进、资源的整合及使用、人际的沟通及协调等。而且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有成为课程领导者的潜能和权利,他们在课程的各个环节如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过程中都能够发挥领导作用。
三、课程领导力的目标要素
(一)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其他教育场景下的课程领导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都是一个重要的目标要素。例如高校教师通过课程意识领导力、课程价值领导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发挥,在课程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各种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在小学教育中,小学教师课程指导力也是为了在课程活动中更好地引领和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的。
(二)促进自我发展
对于课程领导者来说,促进自我发展也是目标之一。在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等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提升“双师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强化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方法创新等路径,在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的专业发展。
四、课程领导力的内容要素
(一)课程意识领导力
课程意识领导力是课程领导力的重要内容要素。它体现在教师或领导者对课程的理解、规划和定位上。具有良好课程意识领导力的教师能够自觉生成鲜明的课程意识,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意义,并且能够将这种意识传递给其他相关人员。例如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课程的方向,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来设计课程内容。
(二)课程价值领导力
课程价值领导力涉及到对课程价值的判断、挖掘和传播。教师需要明确课程对于学生成长、社会需求以及学科发展的价值所在。在跨学科视域下,校长的跨学科课程价值理解力就是课程价值领导力的一种体现。校长要能够理解不同学科融合后的课程价值,并且引导教师团队在课程设计、开发等过程中充分体现这种价值。
(三)课程开发领导力
课程开发领导力要求领导者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这包括对课程内容的选择、编排,对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双师型”教师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就是课程开发领导力的一部分,他们需要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融入到课程开发中,同时考虑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有效的课程。
(四)课程实施领导力
课程实施领导力是将课程计划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对课堂氛围的营造等都体现了课程实施领导力。例如校长在领导教师团队进行课程实施时,要能够统筹安排教学资源,指导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
(五)课程评价领导力
课程评价领导力是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能力。这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等。在课程评价过程中,领导者要能够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思课程发展的各个环节,根据评价结果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课程领导力的领导方式要素
(一)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需要一定的场域秩序,课程领导是教师在真实情境中的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行为。在课程开发、设计、实施与评价过程中,教师的身份从“边缘性参与者”逐渐向课程团队的中心位置转变。例如在课程决策与研发过程中,教师从被动参与到有序的合法参与,从“边缘性参与者”到“充分参与者”的身份建构和认同,这是在团队共同愿景、具体问题和真实任务情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二)生态位协同发展
每个教师在课程领导体系中都有自己的生态位,生态位本身存在竞争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同一生态系统中的教师通过彼此间的协同与互动,实现共生式发展。教师课程领导力强调突破学科边界,形成强有力的课程领导共同体,形成一个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共同体。这种领导方式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提升课程领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