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教学核心领导力的内涵
(一)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
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有着明确的定义。校长率领并引导教师制订与实施学校课程方案、督导检测课程教学质量并予以调适的能力,这是校长作为学校课程领导的一种综合能力。例如,校长需要依据国家的课程政策、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师资力量以及自身的课程理念来率领并引导老师制订出学校切实可行的课程方案,这体现的就是课程决策力,是校长对于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校长对学校课程教学质量以及目标达成度能够起到有效的督促引导作用,这就是课程督导力。
(二)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内涵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天然地具有领导力,而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教师通过规划课程、管理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等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直接或间接地施加影响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从常规的学科课程到各种实践活动等只要关乎育人目标的“活动”,教师都能通过这些“课程”对学生施加影响。并且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主体是教师或教师团队,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有成为课程领导者的潜能和权利。
二、课程教学核心领导力的核心要素
(一)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要素
1. 课程决策力
校长要根据多方面因素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如一些学校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以及学校的师资特长等,在遵循国家课程政策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确定校本课程的设置等,这都是课程决策力的体现。
2. 课程督导力
校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教学质量。例如,校长可以通过听课、检查教案、组织教学研讨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引导,确保课程教学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保障教学质量和目标达成度。
3. 课程评判力
校长需要对课程的效果进行评判。这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等;也包括对课程体系本身的评判,如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等。
4. 课程调适力
当发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时,校长要能够及时进行调适。比如,如果发现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难度过高或过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校长就要协调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或者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二)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核心要素
1. 规划课程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识字量、理解能力等,规划好每个学期、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 管理课程
教师在课堂上要管理好课程的进程。包括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各个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处理好课堂上的突发情况等,保证课程按照预定的计划有序开展。
3. 建设课程资源
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使用教材外,还可以搜集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资料、历史人物故事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实施课程
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实施课程。例如,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理解科学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5. 评价课程
教师要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这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还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能力等,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课程教学核心领导力的提升策略
(一)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策略
1. 加强学习与培训
校长要不断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和教育政策。可以参加各类教育研讨会、培训课程等,了解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课程管理经验,提升自己的课程决策能力等。
2. 深入教学一线
校长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及时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课程督导、评判和调适提供依据,同时也能增强自己对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的了解,提高课程领导力。
3.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校长要与教师、学生、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听取教师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家长对课程的期望,从而不断优化课程方案,提升课程领导力。
(二)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策略
1. 转变观念
教师要从传统的课程执行者观念转变为课程领导者观念。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的各个环节,发挥自己的课程领导力。
2. 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通过参加专业培训、阅读教育专著、进行教学研究等方式,提高自己在规划、管理、建设、实施和评价课程等方面的能力。
3. 加强团队合作
教师要与同事加强团队合作。在课程开发、设计等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升课程领导力。例如,在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时,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组成团队,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教学中,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其课程领导力都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明确其内涵、核心要素以及提升策略,有助于推动学校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