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安全领导力产生的背景
核安全问题自核能被利用以来就备受关注。20世纪中叶,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的两颗原子弹,让全世界看到了核武器巨大的威力。这一事件不仅在军事和国际关系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让人们开始对核相关的安全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核能的能量释放原理是在核反应过程中每个原子都释放出能量,互相激发从而产生超乎想象的能量。这种强大的能量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随着核能在和平利用方面的发展,如核电的产生,核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核电厂的运行涉及到大量的核物质,如果发生核泄漏等事故,其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深。例如,历史上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都给当地乃至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健康和社会经济影响。这些事故的发生促使国际社会更加重视核安全,也促使核能行业对核安全领导力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核安全文化发展对核安全领导力起源的推动
核安全文化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核能界。最初,核安全文化从强调技术安全逐渐向强调人因安全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各国核能监管机构开始重视核安全文化建设,将其纳入法规体系,推动相关企业和组织加强核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实践。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际组织也积极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核安全文化交流与合作。核安全文化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技术和规章制度是不够的,人的因素在核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领导者在塑造和引导核安全文化方面具有关键的影响力,这就为核安全领导力概念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三、行业组织的研究与探索催生核安全领导力概念
INPO(美国核电运行研究所)和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近年来在对核安全文化的深入研究中,逐渐发现核安全领导力是决定核电企业核安全水平的关键因素。WANO发布的《WANO PL 2019 01核安全领导力有效性属性》和《WANO PO&C 2019核安全领导力的目标与准则》两份文件深入剖析了核安全领导力的有效性特征、目标和准则。
在中国,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联合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也积极开展相关工作。2023年3月2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组织召开2023年团体标准立项评审会,批准核安全领导力标准的立项。宁德核电自2022年7月份起成立了核安全领导力标准研究项目组,开展核安全领导力标准的研究和编写工作。这些行业组织的研究和探索活动,标志着核安全领导力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
四、核安全领导力的内涵与早期表现形式
核安全领导力被定义为无关职位高低的个人行为,主动以身作则激发、辅导、影响和塑造他人行为,从而追求卓越核电绩效。它的内涵包括多个方面,例如WANO PL2019 - 1总结概括领导力有效性的五个属性。
建立核安全至上的卓越愿景方面,领导者要建立并推广追求卓越的核安全的愿景,以身作则将核安全放在首位,激励组织内全员对核安全的担责意识及主人翁意识。在队伍建设方面,领导者引导工作层积极参与,打造一支密切合作的工作队伍,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早期的核安全领导力在核电厂等核能相关企业中的表现,可能更多地体现在领导者对安全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以及在出现安全问题时的决策应对上。例如,在核电厂日常运行中,领导者确保员工遵循“四个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的核电质量保证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核安全领导力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从单纯的安全管理向更全面的人员激励、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拓展,但其起源始终是基于对核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核能安全发展的不断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