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层次,而工程项目则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前沿。为此,我们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坚持上下同步,大力加强项目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引领作用。
1. 上层战略精心谋划:自2004年初,在中国中铁连续实现跨越式发展之际,公司党委提出了推进“两大转变”的新发展战略。公司党委认识到在面对复杂的竞争形势时,如何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为推进“两大转变”提供理念、制度、行为和形象支撑,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公司党委制定了一系列战略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加强项目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推动项目文化向生产、生活、民工和社会领域延伸。
2. 下层一线落地生根: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创新,推动项目文化建设逐步深化发展。通过一系列现场会的召开和经验推广,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文件,明确项目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流程,推动项目文化深入到项目管理的各个领域。我们采取各种措施保障企业文化落地生根,让项目文化在项目管理的实践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内外”兼修,以项目文化创新管理方式
员工队伍是项目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在项目文化建设中,我们坚持“内外兼修”,以人为本,弘扬企业精神,创新项目管理方式。
1. 内化于心:我们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如通过拍摄电影电视剧、编写书籍等方式激发员工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还注重宣传先进人物和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员工自我加压、自我超越。在此过程中,“新时代南极精神”、“中国中铁抗震救灾精神”等不断得到宣传和推广。特别是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广大员工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企业精神。
2. 外化于形:我们把打造企业品牌作为项目文化建设的又一战略任务。通过统一品牌、规范形象等手段扩大企业的影响力。我们注重把重点工程作为展示企业实力的窗口,实施精品工程战略,以卓越的文化和管理引领行业前沿。我们还注重创新品牌建设理念、拓展宣传途径,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知名度。近年来,中国中铁的品牌价值在世界品牌500强中不断提升。
三、“点面”结合,以项目文化提升管理水平
在项目文化建设中,我们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以点带面推动项目文化与项目管理的有机融合。通过典型示范和引导激发员工活力、提升能力、形成合力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具体来说:
1. 着眼于点:我们在公司内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学习引导员工向先进看齐。同时开展项目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形成具有中国中铁特色的规范化制度文化体系推动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我们还注重总结和宣传具有企业特色的项目文化如“路文化”、“桥文化”、“隧文化”等推动项目文化建设繁荣发展。
随着公司建筑业务的快速发展,我们始终立足于市场前沿,深化拓展项目文化建设。公司党委积极响应市场竞争的要求,积极探索项目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展示其在施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不仅在生产领域深化,更紧密围绕重点工程中的急难险重任务,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拼搏精神,从而促进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也高度重视项目文化在施工生产保证方面的作用。
我们还积极拓展高技能队伍建设,组织各项目部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大力培养选树专家员工、金牌员工、首席员工。通过这些活动,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刻苦钻研,努力成为技术标兵、岗位能手。全公司已培养出大量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全面发挥了项目文化对员工素质的提升功能。
我们也不忘向生活领域渗透,加强工地文化、工地生活、工地卫生的“三工建设”,落实一线员工工资增长和保障机制,广泛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我们还全面推行农民工与职工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的“五同”管理,建立社会保险,推动农民工融入企业,共铸诚信、共创和谐、共同发展。这些举措全面发挥了项目文化在队伍建设中的凝聚功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业步伐不断加快,然而施工现场存在许多高危作业。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对现场施工安全进行精细化管理。据了解,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用“经验”管理的情况,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需要加强对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
城市建设施工安全危险源主要存在于施工活动场所及周围区域,包括施工前期的勘察设计结果和施工过程的各种活动、物质条件。只有能准确辨识危险源并找到其根源,我们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监控。其中,施工场所的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高空作业、大型起重设备的安装与运行、脚手架及模板支撑、人工挖孔桩及基坑施工等。
为了有效控制重大危险源,企业需进行深入管理和制度建设。这包括辨识和评价危险源,为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用技术手段和组织手段严格控制和管理。还需要制定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对每一项重大危险源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实践过程中,现场监督检查是掌控重大危险源的重要手段。通过现场监督检查,我们可以从数量上和分布状况上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加强现场通报和整改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安全施工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也是关键。
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通过深化拓展项目文化建设、加强现场管理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我们可以有效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建筑施工场地的良好安全环境。
在建筑领域,危险因素是不可避免的。进一步深入地了解这些潜在的风险,可将建筑施工的风险源头总结为以下几类:高空施工的风险、地基处理时的安全隐患、复杂环境条件的挑战、设备与原材料的潜在风险以及其他物质因素。
从城市建设的施工安全管理角度来看,必须将项目中的固有风险与城市工程项目的环境相结合,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记录工作。对于施工安全中的重大危险源,其可能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的倒塌、支撑结构的崩裂、高处重物的坠落、火灾的威胁以及危险品的爆炸等。
对于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防控,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机制建设。我们应该坚持以技术支持为核心,推动城市建设的不断进步,从而提升各个方面的管理能力。我们还应该制定并执行现场大型施工机械的安装、运行、拆卸以及外架工程的安装检验检测制度。
开展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工作以及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对可能对社区安全产生影响的施工项目进行城市建设的重大危险源登记。在登记重大危险源时,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具体地址(地段)、建设开发单位信息、施工单位及联系人、联系方式、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主要的施工安全措施以及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执行。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防控措施,我们才能确保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和周边社区的安全。这也是我们持续推进城市建设,打造安全施工环境的重要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