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时间,短时间的消极的情绪可以提醒我们,现在出现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消极情绪调适之后,请换上积极的思维方式,丢掉情绪外壳,直击问题内核,让积极“打败”消极,你会更优秀
如果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本身。从这一刻开始,做一个积极思维的人,改变情绪问题的本质观念,影响你身边的每一位家人、朋友,让我们都生活在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中。
1.积极思维和消极思维。
积极思维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能够做到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状态。
拥有了积极的思维,遇事就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用阳光的般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把一切都当作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积极思维和消极思维面对同样的困难和挫折,可以带给人不同的结果。
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挑战和麻烦,你会兴奋还是丧气;你认为自己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还是充满成长的可能?
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想法、动作都是无意识的,但是还有一部分是我们可以察觉的,如何让这部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呢?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的用词很大程度上就反应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很多人喜欢说:“过去...要是...”这就是抓着过去不放,消极过去影响了我们的现在。现在让我们换一种语言:“以后...我要...”放开已经过去的事实,着眼于未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微小的改变思维方式。
积极思维的人,常常把困难当作挑战,从不会畏首畏尾,想得太多。只是想方设法运用创新的方法去克服它、战胜它。
三星创始人卖报纸的故事。
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喆,小时候家境不好,为了生计,很小就得去卖报纸挣钱。
“你一天要跟我订多少份报纸去卖?”报亭老板问这个衣衫褴褛的男孩。
“别的孩子能卖多少?”他羞涩地问。
老板笑道:“这可没法说,少的卖几十份,多的能卖几百份,但拿得太多剩在手里,是要赔钱的。”
李秉喆想想说:“那要100份吧!”老板有点吃惊,但还是给了他。
第二天一早,李秉喆空着手来到报亭。老板纳闷地问:“昨天剩下的报纸呢?”“卖完了,我今天想要200份。”
李秉喆答。老板很吃惊,但还是给了他。
第三天一早,李秉喆又空着手来了,张口要300份。
老板十分惊讶,决定跟着他,看看他是怎么卖报的。
李秉喆到了车站后,没像别的孩子那样四处叫卖,而是不停地往候车乘客手中塞报纸,等一个区域的乘客发完了,这才回来收钱。然后再到另一个地方如法炮制。
老板疑惑地问:“会不会有人不给钱跑了?”
“有,但特别少,因为他们看了我的报纸,就不好意思坑一个孩子的报纸钱了。跟那些把报纸砸在手里的报童比,算总账还是我卖得最多!”李秉喆自信地回答。老板立即对他刮目相看。
李秉喆的行为就是积极思维的表现。通过揣摩人性采取先让别人试阅然后再收费的方式把报纸快速卖出去了,也是典型的转变营销思维模式的成功案例。
消极思维是与积极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由于不满意自己的条件或能力从而产生自卑感。久而久之,这种消极思维形成了以后,很难在一件事上坚持太久,因为悲观的情绪使自己步履维艰。
消极的人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排斥它,不去正面思考问题,而是把自己困在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
消极的人经常逃避问题,如果实在逃避不了,就敷衍了事,结局往往差强人意,自己也很懊悔。然而积极的人,遇到问题时,运用之前讲过的情绪调适方法,改变积极的思维去考虑如何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个困难,很多问题也会在他们的积极面对下迎刃而解了。
消极思维的人,很容易承认失败,即使他们有很大几率会成功,这种停滞不前的内心活动,不仅影响办事效率,更会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2.“发展思维”与“固定思维”的区别。
斯坦福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发现在生活中,有些人好像生来就是成功者,做什么事都很顺利都很成功,而另外一些人则一直很无助,好像这辈子注定是个失败者。她还下定决心要找到其中的原因,经过研究提出了“发展思维”(growth mindset)与“固定思维”(fixed mindset)的理论。
1978年心理学家德韦克和同事一起做了一项研究,开始观察小孩子,并企图从两组不同的小朋友中找到他们之间的差异,以及问题的答案。
心理学家找了一些同龄的儿童,分给他们每人一份拼图,然后静静的观察两组孩子的表现。没过一会,几个小朋友就按耐不住了,开始抱怨说:“这个也太难了吧,我觉得越拼越乱了”;还有人嘟囔着为自己辩解道:“我本身就不适合玩这种拼图游戏。”
但是实验并没有停止,心理学家继续分给这些孩子们拼图,让他们继续完成。
很快,几个小朋友就失去了耐心,直接表示:“我不行,我放弃了,这根本就没有头绪。”甚至还有的小朋友直接把拼图摔在地上,哭了起来。
此时,另外那些继续拼图的小朋友,竟然表现出了兴奋的状态,拼图越难他们就越兴奋。他们没有因为自己拼的不好或者拼的很慢而自怨自艾,反而很兴奋的鼓励自己说,“我就喜欢挑战这个,题目变得越难,我就应该越努力地尝试。”
德韦克发现:这就是思维方式带来的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这些孩子们之间的差异在于思维模式。她将两种思维分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那些中途放弃的孩子,在拼图的过程中不断的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我不行了,我不想继续,这太难了。”然而那些最终成功了的孩子,与此同时却不断的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难度增加了,有点意思,我之前就成功做出来了,我还能在做出来的。
固定型思维者认为人的特质都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他们渴求成功,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证明自己的才华和价值,并博得外界的肯定和赞美。
他们具有这些特点:
(1)对挑战的态度:他们只愿意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习惯性地回避挑战,遭遇阻力时容易放弃,因为他们害怕失败。
(2)对努力的态度:他们潜意识里支持“天赋决定论”,虽然自己会努力赢得成功,但会掩盖甚至是轻视这种怒力,因为他们害怕面对努力了依然失败的结果,付出努力本身会让才华得到质疑,而且如果努力失败了那么就会失去借口(否则可以借口说自己只是没有努力)。
(3)对能力的态度:他们坚信能力是可以通过一场考试来测试。
(4)对缺点的态度:他们宁愿获得短暂的成就感也不想暴露自己的不足。
(5)对反馈信息的态度:如果反馈信息能反映他们的能力水平,这样的信息更能激起他们的情绪因积极反馈而异常兴奋,因消极反馈而倍受打击。
(6)对意见的态度:他们也不理会批评性意见---即便是对己有益的,因为如果自己没做好,那么就是“没天赋”,而不是“没努力”。
(7)对别人的成功的态度:如果别人取得成功,他们会感觉自身受到威胁。因为未知意味着风险,失败会造成损失,所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逃避心理,但固定型思维的人尤其敏感。如果存在困难和风险,他们会迅速选择放弃,就像小时候得不到玩具的孩子,会立刻改口说:“我才不想要呢”,如果失败,他们会一蹶不振。
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常常是积极的,因为他们把问题看做是成长的契机;而固定型思维则容易便显出消极应对的心态,不止自身停滞不前,还会影响到生活中的很多方面。
成长型思维者相信,人的各种基本素质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改善。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努力可以发掘一个人内在的潜能。
成长型思维者具有这些特点:
(1)对挑战的态度:他们认为挑战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和成长,挑战失败不意味着“我是个蠢蛋”,而是“我还有成长的空间”,而且挑战越大,发挥的潜能越大。
(2)对努力的态度:坚信努力是取得进步的必经之路。
(3)对能力的态度:他们认为没有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努力,能力(尤其是未来将会发展的能力)不可能被测试。
(4)对缺点的态度:挑战和失败可以暴露出自己的不足,而弥补这些不足就是下一个努力的目标。
(5)对反馈信息的态度:他们对能够增强自身能力的反馈信息更关注。
(6)对意见的态度:欢迎批评性意见,尽力改进自己的行为。
(7)对别人的成功的态度:注意从他人的成功中寻找经验、获得激励。
固定型思维者过度在意外界的认可,过度担心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不愿尝试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遇到挫折时沉溺于焦虑苦闷不易摆脱,也更早进入职业高原期,很难取得与自身全部潜能相匹配的成就。
相反,成长型思维者虽然也希望获得社会的认可成名、获奖、致富等,但他们并不会把这些当作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或比别人更优秀的证明。他们被失败击倒,会很快重新站起来,因为失败并不意味着自己缺乏能力。这种高度的弹性帮助他们取得越来越高的成就,也因此获得更加强烈的自由感和自主力。
3.积极和消极的思维对比图。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思维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消极的人和积极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有何不同?
(1)对金钱的思维方式
消极的人
|
积极的人
|
我办不到
|
我怎样才能办到
|
我不可能赢
|
我一定要赢
|
我不富有的原因是我有孩子
|
我必须富有的原因是我有孩子
|
要是我再年轻一点
|
我还很年轻
|
我受的教育有限
|
我会不断学习
|
要是我老爸给我留下……
|
成功要靠自己
|
稳定的工作就是一切
|
不断进取才是一切
|
赚钱的时候要小心,别去冒风险
|
要学会管理风险
|
我没有资金
|
我想办法找资金
|
我可买不起
|
我想办法买得起
|
钱不好赚
|
赚钱很容易
|
贪财乃是万恶之源
|
贫困才是万恶之本
|
我对钱不感兴趣
|
我的爱好是让钱生钱
|
钱对我来说不重要
|
钱对我来说是人生价值
|
我要为赚钱而工作
|
我要让金钱为我工作
|
我从不富有
|
我是一个有钱人
|
这是一个贫穷的世界
|
这是一个富有的世界
|
(2)看待问题的角度
消极的人
|
积极的人
|
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
|
想办法解决问题
|
心灵是封闭的
|
头脑是开放的
|
观念是陈旧的
|
观念是崭新的
|
只说不做
|
语言后面跟着行动
|
看结果做事
|
看趋势做事
|
只看消极与失败的一面
|
先看积极和光明之处
|
在失败面前找藉口
|
在失败之后找原因
|
字典中总有「不可能」
|
字典中没有「不可能」
|
不愿合作,不会利用人际关系
|
喜欢与人合作,会利用人际关系
|
上一篇:
为什么没办法推荐100%符合要求的课程?
下一篇:分不清楚需求和要求,要销售还有什么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