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励与夸奖的重要性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鼓励和夸奖是不可或缺的。就像孩子刚开始学走路,当他跌跌撞撞地投入父母怀抱时,对他能自己走路这一行为的赞赏,会成为他继续探索的动力。但鼓励也要适度,并非毫无原则的赞不绝口。例如在一场足球赛后,若孩子有失误,父母不应像那位父亲对萨利说“刚才防守这么虚的机会,你居然没有进球”这种话,因为孩子可能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失误。相反,应该先赞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如“你这场带球过人做得特别棒”,再委婉地提出改进之处“但我敢打赌,如果我们再加强训练,你的射门技术也会大为改观”。这种鼓励方式既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又能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二、放手让孩子探索
大人往往崇拜勇于探索和挑战的人,却常常限制孩子去探索。在学校中,有这样的例子,两个孩子都通过了初级阅读考试,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学习高级阅读课程时,一个孩子热情同意,另一个孩子则希望留在初学者群体中,而后者的父母也不支持孩子进一步学习。勇于探索新事物的孩子往往更有机会成为杰出的人。所以,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探索未知,不要总是将孩子置于安全地带,让他们失去成长和发展领导力的机会。
三、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要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就不能害怕孩子失败。很多家长总是担心孩子犯错、受伤或者受挫,但其实只有鼓励孩子去尝试,让他们明白失败了可以爬起来再前进,才能让孩子具备领导者的特质。那些能够抓住机会、不畏失败的人往往更具吸引力,也只有能够自如应对突发事件的人,才更有力量成为领导者。
四、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孩子到了初中、高中,如果还依赖父母、老师的外力推动,那自我驱动力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家长要做的是激发孩子自身的内驱力,让孩子自己想要成为优秀的人。在生活中,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创造自我决策、自己做选择、自己对自己事情负责的机会。例如培养孩子的时间规划能力,先让孩子正确认识时间,再逐步给孩子自己安排把握时间的机会,让孩子意识到要对自己的时间管理负责,最终做到提前规划、科学合理分配时间,高效完成自己的事情。
五、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对于领导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很多优秀的领导者都是沟通高手,沟通技巧是可以学习和训练的。孩子从出生就开始学习与人沟通交流,从早期的肢体语言到长大后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好的孩子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更具优势,无论是升学就业还是恋爱生活等。在培养孩子领导力时,要注重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效地与他人交流互动。
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领导力的基础。只有自信的孩子才能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其次,让孩子参加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如学校的比赛或者社区的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最后,给孩子提供尝试新事物的机会,比如学习一门新技能或者参加新的团队活动,不断挑战自己,增强自信心。
七、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家长的行为和价值观的影响。家长要做榜样,让孩子看到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在家庭中,尊重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给孩子选择权,让他们学会自己做决定,鼓励孩子表达意见,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八、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领导力也是一种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对情绪、时间和事务的管理。责任感是孩子拥有领导力必不可少的要素。让孩子从具体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家长不要事事包办代替,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看到回报。在孩子做事过程中,家长只需感染、激励他们,不要干扰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
九、给孩子自我决策的机会
有领导力的孩子一定是有主见的。家长要给孩子自我决策的机会,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当孩子面临选择时,引导他们分析利弊,做出自己的决定,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十、教孩子有担当
有担当体现在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两个方面。对自己负责,要求孩子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从头到尾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能半途而废。对他人负责,就是在孩子主导事情时,要照顾到团队中的小伙伴,从分配任务到完成任务,都要和小伙伴沟通,发现问题一起商量解决,要有团队精神,带着伙伴们一起进步。
十一、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孩子天生就会自己解决问题,他们需要足够的实践机会。家长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开始,交代孩子去完成,孩子完成后给予正向反馈和鼓励。然后慢慢加大难度,让孩子动脑思考,逐步打开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刻意训练,孩子会越来越有自信和能力去解决问题,这对领导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十二、鼓励孩子发展自身优势
鼓励孩子发展自身优势,能让孩子在优势中建立自信心。当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成绩时,自信心会得到提升,这有助于他们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也更有利于领导力的培养。
|